原创 别让“吓唬式”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别让“吓唬式”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文|千赞
/1/
“琼瑶式”育儿的背后真相
我的邻居王女士是一位“琼瑶式”附体的妈妈 。
只要我在家的日子 , 总会听到隔壁传来的伴随着孩子哭闹不止的咆哮声 。
闲聊中 , 我向她吐槽 , 我的儿子总是不好好吃饭 , 睡觉时间也是越拖越晚 。
王女士向我透漏她的“独门秘籍” , 只要她的儿子童童在家不听话 , 就把他关进卧室 , 拉上窗帘 , 反锁上门 。
“再不听话 , 妈妈给警察叔叔打电话 , 把你带走 。 ”
“你再不认错 , 小怪兽就要吃掉你的小脚丫 , 你就再也不能出去玩了 。 ”
效果很好 , 副作用也很大 。
---- 原创 别让“吓唬式”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 http:// //
当我儿子已经开始展现“熊孩子”特质的时候 , 王女士家的童童“乖宝宝”却安静的让人心疼 。
当一群孩子在外面玩闹时 , 童童永远都是“被欺负”的那一个 。 他喜欢的玩具 , 不敢去拿 , 即使畏畏缩缩的拿到了 , 别的小朋友过来抢 , 他也会害怕的往后退让 。
当我的儿子把自己的玩具护的跟宝贝一样 , 绝不允许别的孩子触碰一下时 , 童童只会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交出去给别人 , 而转身扑进妈妈的怀里 。
他像一只受伤的小兽 , 闪躲的眼神和孱弱的身影 , 让他与同龄的孩子格格不入 。
/2/
吓唬一时爽 , 后果不敢想
据不完全统计 , 超过半数的中国家长会用“中国式吓唬”的方式管教孩子 , 家长对这种吓唬的管教方式习以为常 , 甚至不觉得这是一种恐吓 。 但其实家长一味采取哄骗、吓唬的方式 , 会在孩子幼小心灵蒙上害怕的阴影 。
被恐吓的孩子之所以听话变乖 , 并不是因为家长的方法多么高明 , 而是屈从于自己内心的恐惧 。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 , 成人的话是千真万确没有任何争议的 。 比如一个小孩如果听妈妈说不要他了 , 他会信以为真 , 绝不认为那是一句戏言 。 因为在孩子的眼里 , 父母就是整个世界 , 如果不要他了 , 意味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多余的 , 进而产生“被遗弃感” 。
---- 原创 别让“吓唬式”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 http:// //
除此以外 , 用其他的“可怕形象”来让孩子听话 , 也会造成孩子对周边环境、社会等的“恐惧感” 。 这类恐惧最直接的影响 , 就是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 比如下面几个例子:
近期 , 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批吓唬小孩的视频 , 主播或拿着针管 , 或穿着警服 , 威胁小朋友“不吃饭、不睡觉 , 就会被打针、抓走” 。 有些家长竟然在孩子哭闹不听话的时候拿出来给孩子看 , 并直夸赞“效果杠杠的!”
前段时间 , 成都一位妈妈骑自行车将自己的不听话的儿子送到派出所门口 , 提出要警察帮她“吓唬”一下孩子 , 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 民警表示 , 这锅小君不背 , 同时也在朋友圈和微博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不要用警察来吓唬孩子 , 要告诉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时间赵警察寻求帮助和保护 。 ”
---- 原创 别让“吓唬式”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 http:// //
成长若是建立在“吓唬”的基础上 , 孩子极有可能变得胆小 , 易退缩 , 缺乏冒险精神 , 对新事物怀有莫名的恐惧感 。 换言之 , 这其实加重了孩子在生活中的不安感 。 缺乏安全感 , 对陌生事物陌生环境下 ,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 对新事物犹豫不决 。 当你看到一个孩子举手投足坦坦荡荡、落落大方 , 大部分是由于这个孩子对世界怀有善意 , 感觉世界对自己也充满善意 , 因而有很强的安全感 。 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招人喜欢 , 长大后在事业上 , 也更容易成功 。
/3/
“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 , 你们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 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 , 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 , 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 , 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 。 ”
在家庭教育中 , “身教”重于“言传” ,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懂得这个道理 。
可是 , 在许多父母惯常的做法中 , “言传”却多于“身教” , 在“言传”无效后 , 就启用吓唬式警告 。 可见 , 吓唬式教育是“言传”乏力的无奈之举 。
但其实“行为”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
小朋友模仿性强 , 实际的行动可能比空洞的语言更具教育意义 。
“身教”要求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 时时处处为孩子起示范作用 。 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 , 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 。 也就是既重视言传 , 又要注意身教 , 把二者统一起来 , 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
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 首先作为父母就要朝着优秀的那方面要求自己 。
记住孩子就是父母的名片 ,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缩影 。
/4/
用善意看待世界 , 保有一份立身处世的安全感
《不听话 , 就送你去柯太太家》是英国殿堂级儿童作家和插画家迈克尔·福尔曼绘制的 , 画面丰富有趣 , 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仅可以给孩子看 , 对家长们也有很大的启发 。
故事里的小男孩也爱调皮捣蛋 , 每次妈妈都会说:“不听话 , 就送你去柯太太家!”柯太太家住在街另外一头一间又脏又吵的房子里……
---- 原创 别让“吓唬式”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 http:// //
太太家?妈妈这么说 , 柯太太家一定是非常可怕的……
一定会没有衣服穿、没有玩具玩、没有电视看、没有东西吃 , 他家的孩子说不定会被迫擦地板 , 还有可能挨鞭子 , 也可能会被关在黑乎乎的地牢 , 说不定还会被当成食物喂宠物……
小男孩开启了无边的想象 。 越想越可怕 , 越想越恐怖 。
可有一天 , 男孩为了逃避做家务 , 到了柯太太房子的外面 , 柯太太邀请他进去 , 男孩发现一切都在想象之外……柯太太 , 风趣、乐观、尊重孩子 。 柯太太不会恐吓 , 而是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和孩子说话 , 原来害怕的柯太太家居然充满了温暖和友善 , 男孩爱上了柯太太家 。
故事最后 , 妈妈常常说的“不听话 , 就送你去柯太太家!”变成了“你要是表现好 , 就送你去柯太太家!”当男孩能够把东西收拾整齐 , 妈妈就奖励他可以去柯太太家玩 。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 也是让家长反思的故事 。 故事里孩子的想象特别真实、有趣 , 所有的场景也许就是孩子们小脑袋瓜里会脑补的场景 。 所有想象出来的担心和害怕全都源于妈妈的“不听话 , 就送你去柯太太家!”这一句话 。 在妈妈看来不足以引起恐惧的话语 , 却让男孩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心理 。
---- 原创 别让“吓唬式”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 http:// //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 用“大人”的姿态管教孩子 , 以为“吓唬”能让孩子变听话 , 而柯太太却用平等的方式尊重孩子 , 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 , 你更愿意选择哪种呢?孩子又会更喜欢哪种呢?
孩子的世界是没有规则的 , 在和孩子讲道理时 , “震慑”只会让孩子把规则和恐惧联系在一起 , 变得越来越胆小 , 害怕社交 , 害怕新的事物 , 并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规则 。
当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时候 , 放弃说:“你再在墙上画画 , 爸爸回来要骂了” , 改说:“宝贝画得真棒 , 可以在本子上给妈妈再画一幅吗?妈妈想带给好朋友一起欣赏 。 ”
当孩子不小心把零食撒满一地时 , 放弃说:“看 , 你又闯祸了 , 再这样以后不给你买了” , 改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 掉地上不能吃了 , 那我们用它来拼图吧!”
控制自己的情绪 , 用平等、积极的方式对待孩子 , 才能让孩子和自己都变得更好!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鼻腔深处有鼻屎,尝试各种方法后,最后这样做成功了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和大人睡?给宝宝睡婴儿床?到底哪个选择才是对的?
- 晓露爸爸@原创“红脸宝宝”火了,两个脸蛋红的像苹果,网友:不会是喝奶喝醉了吧
- #育儿房间#原创儿童已成白血病高发群体:这些水果“隐患”,最好少给孩子吃
- [育儿房间]原创“妈妈,我蛋蛋疼”,本以为孩子只是磕到了,谁知差点出了大事
- 宝妈育儿微课■原创4岁孩子贪玩吞水银,奶奶非拦着先“吃菜”才送医,医生:做得对
- 趣儿养母:原创新手妈妈面对宝宝哭常常束手无措,首先如何分辨宝宝的哭声很重要
- 「jason妈咪有办法」原创孩子打喷嚏流鼻涕发烧时,不妨试试这些绿色疗法,管用
- #书里缘#原创父母的洁癖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你信吗?
- 『儿科医生雨滴』原创给宝宝穿这种裤子可能有这四个危害,你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