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可能是这些原因,附应对方法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 , 可能是这些原因 , 附应对方法

有宝妈咨询:两个月大的宝宝经常干呕、大口吐奶 , 还哭闹 , 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 , 没有医学常识 , 也没有育儿经验 , 当宝宝出现一点小问题的时候 , 都很着急 。 如题中宝妈的问题 , 分析一下 , 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 , 只是由于小婴儿的独特的生理特点 , 加上喂养不当导致 , 二是病理情况 , 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 因而需要家长做好判断 , 若是后者 , 要及时去看医生 。 下面京妈就具体的分析一下: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可能是这些原因,附应对方法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 , 可能是这些原因 , 附应对方法 //---- http:// //

正常现象

由于小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原因 , 新生儿的胃是水平状的 , 而且胃不同于大人 , 是出口紧、入口松;再加上大脑皮层对宝宝控制反射的能力也弱 ,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奶水返流 。

若再加上新手爸妈没有经验 , 平时的喂养护理不当 , 那宝宝吐奶可能就是 “家常便饭” 了 。

喂养不当:如冲奶时使劲摇晃产生很多泡沫、奶瓶的奶嘴过大导致奶水过冲、一次给宝宝吃的过多 , 母乳过冲吃奶的同时吃进很多空气等 , 或者是喂奶后逗宝宝笑等 , 这些都是不当的喂养方式 , 都可能导致宝宝发生吐奶 。

护理不当:喂奶后不拍嗝 , 或过早的翻动宝宝(如换尿布) , 另外家里的温度不恒定、温度过低可能也是导致宝宝吐奶的影响因素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可能是这些原因,附应对方法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 , 可能是这些原因 , 附应对方法 //---- http:// //

如何应对?

这种情况的吐奶 , 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吐奶 , 并不要紧 , 家长只要对照这些可能导致吐奶的原因做出排查 , 并做好喂养和护理 , 即可缓解 。

1、如果喝奶粉的宝宝 , 冲奶时不要使劲摇晃 , 并且喂奶时奶瓶不要太竖直 , 一次不要给宝宝吃太多 , 奶瓶的奶嘴孔不要太大等;

2、母乳喂养的宝宝 , 奶水过冲的话 , 妈妈可以适当的用手卡一下 , 同样吐奶的宝宝一次不要喂太多奶 。

3、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 , 每次喂奶后都要拍嗝或者竖抱一会 , 不要立马把宝宝放下换纸尿裤或者逗宝宝玩等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可能是这些原因,附应对方法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 , 可能是这些原因 , 附应对方法 //---- http:// //

宝宝哭闹 , 也可能是因为肚子里有气(即肠胀气) , 或吐奶不适 , 而引起的哭闹 。

京妈再顺便说一嘴缓解肠胀气的方法:可以给宝宝顺时针方向按摩肚子、做排气操、热敷肚子、裹襁褓、听白噪音缓解哭闹 , 每次喂奶后给宝宝拍嗝等 。 说不准哪个方法管用 , 如果确定宝宝有肠胀气 , 这些方法都可以试试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可能是这些原因,附应对方法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 , 可能是这些原因 , 附应对方法 //---- http:// //

病理表现

有些疾病也会引起吐奶 , 如感染性疾病、肠梗阻、食道或胃肠道的先天畸形等 。

如果宝宝有这些疾病 , 吐奶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 可以帮助家长早期发现 。 这种病理性的吐奶往往很剧烈也很频繁、持续时间长(就是妈妈们觉得很吓人的那种吐奶) , 同时还可能有其他的表现 。

如何应对?

这种情况的吐奶 , 如果妈妈们心疑 , 那就需要注意仔细观察了 , 主要观察这几方面:吐奶的次数、大小便性状、精神好不好 , 是否有发热、腹胀等情况 。

如果妈妈们自己感觉不像是正常的吐奶 , 同时也有这些表现 , 那就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了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可能是这些原因,附应对方法

---- 原创 宝宝干呕、大口吐奶还哭闹咋回事 , 可能是这些原因 , 附应对方法 //---- http:// //

京妈说:对于小婴儿来说 , 哭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 , 饿了会哭 , 尿了拉了会哭 , 难受会哭 , 想要妈妈抱还是哭……那作为新手妈妈 , 要做的就是会辨别宝宝哭的原因 , 并及时的回应宝宝 , 若是有不舒服的地方 , 及时帮助宝宝缓解 , 这就是养育孩子 , 想想也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