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患罕见病成了“粘宝宝”看着像五六岁只吃软食流食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12岁女孩患罕见病成了“粘宝宝”看着像五六岁只吃软食流食

来源:红星新闻

在中国 ,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 , 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发病率的“罕见病” , 也变得并不罕见了 。 2月28日 , 是国际罕见病日 。

重庆女孩哆哆(化名)今年12岁 , 身高只有1.17米 , 看上去就像五六岁的孩子 。 “在他们那群娃儿里头 , 她算是长得高的 , 很多只有80、90厘米 。 ”郭爸爸说 。 8年前 , 郭爸爸从医生那里听到一个新词——“粘多糖贮积症” , 中年得女的郭爸爸和哆哆都被这个词改变了命运 。 “都说这个病活不过10岁 , 现在(哆哆)熬过了 , 努力再熬20岁 。 ”


                    12岁女孩患罕见病成了“粘宝宝”看着像五六岁只吃软食流食

---- 12岁女孩患罕见病成了“粘宝宝”看着像五六岁只吃软食流食 //---- http:// //

↑轮椅上的哆哆

哆哆4岁的时候 , 郭爸爸发现女儿的手肘有些不一样 , 像是脱臼了、骨头突出来 , 在重庆的医院 , 医生第一次质疑性地提到了“粘多糖贮积症” , 随后 , 郭爸爸带着女儿到北京求医 , 经过基因检测 , 最终确诊 。

这意味着 , 哆哆是个“粘宝宝” 。 这是对粘多糖贮积症孩子的爱称 , 因为他们大多身材矮小 , 所以被冠以“宝宝”的称谓;同样也因为“长不大 , 活不长”是很多医生对黏多糖孩子的残酷论断 , 所以被称为长不大的粘宝宝 。 一般情况下 , 患儿多在10岁左右死亡 。

哆哆确诊第一个月 , 郭爸爸睡不着觉 , 一夜之间白了头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副主任吴瑾介绍说 , 粘多糖贮积症是一种基因遗传病 。 粘多糖贮积症是因为遗传了父母相同的缺陷基因 , 造成体内一种酶缺乏 , 直接导致不能分解体内的黏多糖(硫酸皮肤素和硫酸乙酰肝素) , 从而堆积在体细胞内并造成全身器官系统的损伤 。 简单地说 , 粘宝宝们的身体就像一台发动机 , 由于机油中有不断有渣滓沉积无法分解 , 所以发动机开始运作不畅、机身受损 , 直到完全罢工 。


                    12岁女孩患罕见病成了“粘宝宝”看着像五六岁只吃软食流食

---- 12岁女孩患罕见病成了“粘宝宝”看着像五六岁只吃软食流食 //---- http:// //

↑义诊现场 , 医生讲解“粘多糖症”

8年求医 , 郭爸爸的手机里存着各种粘多糖贮积症的资料 。 他知道了女儿的粘多糖症属于四型 , 还知道粘多糖症一共有七种分型、很多种亚型 , 每个粘宝宝的病症都不一样 , “毒素”侵蚀到哪里 , 哪些器官就开始出问题 。 有的孩子会有智力障碍、心血管疾病 , 有的听力、视力受损 , “我家的智力很正常 , 一直都在读书 , 成绩还挺好 。 ”

但4岁起 , 哆哆的手臂耻骨就没有发育 , 桡骨正常生长形成畸形 , X型腿 , 颈椎骨骼没有发育完全 , 有瘫痪风险 。 前几年 , 哆哆还能去操场 , 还能走出几百米 , 如今 , 只能蜷缩在小轮椅中 。 已经12岁的哆哆 , 只能吃下软食和流食 , 稍微硬一点 , 就会哽住 , “像照顾一两岁的娃儿 。 ”3月2日 , 华西第二医院举行罕见病义诊 , 郭爸爸带着哆哆来请骨科医生看看 , “钙流失得很严重 。 ”

吴瑾介绍说 , 粘多糖贮积症并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完全根治 , 在国外有获批的酶替代疗法 , 可帮助减轻患者的病情、舒缓痛苦和不适 , 以延长他们的生命 。 但即使有药 , 一年高达数十万至百万的治疗费 , 对于患儿家庭来说 , 也是无比沉重的负担 。 这是罕见病难确诊、易漏诊之外的 , 最大的影响因素 。

责任编辑:酒丽敏(E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