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的教育军备竞赛,是制造焦虑还是顺势而为?


中产家庭的教育军备竞赛,是制造焦虑还是顺势而为?

----中产家庭的教育军备竞赛 , 是制造焦虑还是顺势而为?//---- http:// //

图片来源:unsplash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

今天是猪年开工后我的第一篇更文 , 还是要先祝大家猪年一切顺利!这个春节的朋友圈 , 除了满屏的祝福、各地的景色和美食 , 还有为数不多的一篇刷屏文:来自塞冬的《超低生育养成记》 。 认真读了这篇文章后 , 有很多思考 , 关于未来经济特征、发展速度、城市分化、教育新特征和竞争等等 , 新年思考是一年中的起点 , 也算是给新一年指引更清晰的方向 。

对大多数的我们来说 , 一生逃不过两件事:认清自我、了解大势 。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一样 , 他接受的教育要服务于所处的社会环境 , 孩子未来20年生活的社会会是什么样 , 这些思考对于教育路上的选择远比追求极致的技能学习更重要 。

顺势而为 , 本身就是一种最重要的智慧 。

1 解读几个基本判断

在塞冬的《超低生育养成记》和一些主流财经深度文章里都提到了对于中国社会所处阶段的基本特征的判断 , 其中与家庭、教育高度相关的有几条 , 简单地解读一下 。

1、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走向 , 中国会接近日本1990-2018年的走势 。

所以即使放开生育 , 多子女(3个及以上)也只会出现在少数富裕的家庭 。 1-2个孩子会是80后中产阶级家庭的主流构成 , 这一点说明中产家庭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会竭尽全力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 , 在教育上的开支会占据家庭开支的重要部分 。

2、中国是个超级大的统一大市场 , 但在同样的政治体制下却分化出超一线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模式和体制内经济依然主流的三四线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