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必须要补充的维生素其实就这两种…以后别没事就检测微量元素!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必须要补充的维生素其实就这两种…以后别没事就检测微量元素!

如今市面上的维生素、营养素可谓是琳琅满目 , 又是补钙、铁、锌的 , 又是补维生素AD、DHA、牛初乳的 , 还有增强抵抗力的……于是就有许多家长拿不定主意了 , 来问小康君 , “这些有没有用啊?要不要买给宝宝吃?”“哪些是必须要添加的?”还有“到底该不该给宝宝检测微量元素?”Ok ,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营养品能代替食物吗?

很多家长因为宝宝不配合吃辅食就以补充剂来代替;更有一些家长担心饭菜中的营养不够均衡 , 被市面上的营养品和补充剂洗脑 , 就疯狂给宝宝补充各种“蛋白粉”“牛初乳” , 盲目崇拜进口的“洋”维生素和各种补充剂 。

但小康君想要告诉各位的是 , 再好的补充剂和营养品 , 也抵不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所以 , 不要把那些维生素补充剂和营养品当做食物的代替品 , 宝宝不喜欢吃什么就用维生素去补 。 而且 , 即便是给宝宝喂食维生素和营养品 , 其中的营养成分也是要在食物中才能更好地被吸收 。 因此 , 对于宝宝不爱吃饭的问题 , 家长要从根本上纠正宝宝的饮食习惯 , 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补充剂或营养品!

必须补充的维生素有哪些?

维生素D

出生后满15天的宝宝就需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 , 直到2岁 。 因为维生素D对骨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 而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高 , 宝宝一旦缺乏维生素D很可能会引发小儿佝偻病 。

  • “你家孩子缺钙吧?”你才缺钙 , 你们全家都缺钙!

宝宝体内的铁含量会在9-12个月的时候降至最低点 , 如果这时家长未能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 就很容易造成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 。

因此 ,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满6个月后就需要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比如强化铁米粉、谷物、肉类、动物肝脏、绿色蔬菜等) , 以保证宝宝可以获得正常发育所需的铁元素 。

而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 , 则建议家长为其选购高铁配方奶 , 从出生吃到1岁 。

  • 缺铁的危害比你想象的要大!更可怕的是家长不会看这些缺铁信号…

食物

宝宝每天的营养应该来源于丰富的饮食 , 所以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 , 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可接受的喂养量来合理安排宝宝每天的食物 。

多想一想怎样才能让饭菜里富含宝宝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含铁量就非常高 , 同时还富含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C 。 而维生素B、维生素D、铁和锌等营养物质在蔬菜中的含量就很少 , 但在肉类、鱼类中的含量却很高 。

微量元素该不该检测?

很多家长都有过在母婴店用一个所谓的仪器夹着宝宝的手指 , 去检测微量元素状况的经历 。

在此 , 小康君要告诉大家:只有通过静脉取血检测的微量元素才能反映血液水平 , 但这也不能代表相应的组织内含量!而手指取血会有组织液混入 , 其结果是不能充分代表血液水平的;头发检测更是没有意义 , 更别说只是夹一下宝宝的手指了 。

因此 , 关注宝宝的身体健康 , 家长应该把重点放在均衡营养的喂养上 。 在正常均衡的饮食下 , 只要宝宝生长发育一切正常 , 是完全没必要去检测微量元素的 。 即便是宝宝出现了一些病症 , 或是生长发育的过快或过慢了 , 也应该就医 , 由医生诊断或开出相关检测项进行专业的评估 , 找出原因并及时调整 , 而不是单凭一些症状就盲目地给宝宝进行非专业的检测和纠正 。

最后小康君想说 , 即便是给宝宝补充维生素也一定要购买具有OTC标识的 。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 , OTC属于药品 , 但也因为是药 , 所以都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设计的 , 其安全性和药效也更有保障!

而保健品所含的成分和单位则无法保障 , 要么起不到什么效果 , 要么不适合宝宝所需剂量导致过量或不足 。 有的甚至像糖果一样 , 各种口味、各种形状 , 使宝宝将这些维生素当成糖去吃 , 甚至还会上瘾 。 因此家长务必要意识到以上这些问题 , 并和孩子讲清楚 , 更不能当面拿着维生素骗宝宝说这是糖!

(参考文献:美国儿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