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带娃 健康细节大有讲究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春节带娃 健康细节大有讲究

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出品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吴婕翎主任医师

春节带娃出行 , 你最担心什么?聚会一个接一个 , 孩子万一积食怎么办?晒娃、逗娃……还有哪些健康小细节容易被家长忽略?1月29日 , 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特地邀请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吴婕翎主任医师 , 为大家送上“宝宝健康过年攻略” 。

吴婕翎建议 , 春节期间 , 孩子的饮食最好由一个家庭成员专门管理 。 无论带娃回家还是外出旅行 , 都要尽量保持孩子的作息习惯和平时一致 。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王婧通讯员林惠芳

带娃出行交通方式你选对了吗?

有宝妈提问:春节带娃回家 , 路上需要注意什么?

吴婕翎表示 , 总的来说 , 春节期间 , 不建议家长带1岁以下的宝宝长途劳顿 , 尽量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 。

如果实在要出门 , 建议在同一个地点停留时间达到7天以上 , 让宝宝适应新的环境 。

谈及出行方式的选择 , 吴婕翎认为 , 对孩子来说 , 高铁是首选 , 空间宽敞 , 温差较小 , 孩子哭闹时还可站起来稍作活动 。

飞机是最不适宜的出行方式 。 “虽然速度较快 , 但是飞机起飞和降落 , 尤其是降落时 , 气压的变化会让宝宝很难受 。 ”

不少家庭选择自己开车回家 。 吴婕翎指出 , 车内空间狭窄 , 宝宝一直被家长抱着 , 不能保证得到较好的休息 , 到家后容易因疲劳出现生病、水土不服等问题 。

吴婕翎建议 , 到家的时间点最好不要选择在晚上 。 晚上周遭黑乎乎的 , 孩子对环境不清晰的话 , 可能会产生害怕心理 。 最好是中午宝宝刚睡好觉时到家 , 此时的状态更利于宝宝的适应 。

需要注意的是 , 到家后的第一天最好不要带宝宝见生人 , 周围环境不宜太嘈杂 。

带娃出行 , 最怕宝宝中途生病 。 吴婕翎还推荐了一个“宝宝出行贴身药箱” , 里面可备上助消化类药物、退烧药、止血贴等 。

需要提醒的是 , 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药物准备 , 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 孩子一旦出现紧急情况 , 一定要及时就医 , 寻求专业帮助 。

“头号危险”零食别给宝宝吃

“积食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吃多了 。 ”吴婕翎强调 , 春节期间一定要控制好孩子的饮食 , 宁可少吃 , 不要多吃 , 建议由一个家庭成员专门管理孩子的饮食 。 如果孩子是由不同人员进行看护 , 不知不觉可能就吃多了 , 再加之春节期间作息规律被打乱 , 很容易引起积食 。

如何缓解孩子的积食?吴婕翎支招——

1.平时吃三顿 , 此时变两顿;

2.不想吃 , 由他去 。 如果孩子表达出不想进食的意愿 , 不用勉强他吃 。 实际上 , 孩子很可能通过别的渠道已经吃了不少食物 。

3.助消化药物带在身边 。

春节期间 , 零食、饮料对宝宝有很大的诱惑力 。 吴婕翎说 ,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 , 家长可在春节之前就对其进行心理建设 , 先跟孩子“约法三章” , 约定好哪些零食可以吃、哪些零食不能吃 。 如果担心孩子耍赖不“认账” , 还可把约定视频录下来放给孩子听 。

吴婕翎提醒 , 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零食堪称“头号危险”零食 , 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不少宝宝因此发生意外 。 “有些家长觉得有大人看着孩子吃就没问题 , 然而 , 孩子知道这种零食是可以吃的之后 , 可能会在家长不留意时自己去吃 , 就有可能发生意外 。 ”

吴婕翎呼吁 , 每一位宝爸宝妈都应掌握海姆利克急救法(该方法的详解视频见2月2日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微信公众号的推送 , ID:gzrbjkgj) , 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情况下 , 海姆利克急救法是目前最常用、最简单易学的解决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方法 。

这么做让宝宝作息规律

很多宝妈担心宝宝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作息规律到了新环境被打破 , 该如何避免呢?

吴婕翎表示 , 宝宝能否适应新环境 , 关键在家长 。 不管哪一天孩子的作息都要保持一致 , 这是家长首先需要建立的观念 。

有些家长为了赶路 , 一路开车不停 , 这并不可取 , 建议路途时间最好是在宝宝非睡眠时间进行 。

此外 ,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吵闹 , 任由孩子长时间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 吴婕翎提醒 , 不要小看作息的问题 , 这可能会为宝宝眨眼睛、睡眠浅等一系列问题埋下“祸根” 。

4个细节关乎宝宝心理健康

亲朋好友相聚 , 孩子往往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但是一些看似友好的行为 , 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1.反对晒娃

吴婕翎明确表示 , 首先要反对的就是家长的晒娃行为 , 尤其是朋友圈晒娃 。 实际上 , 虽然宝宝年纪小 , 他们也有自己的隐私需求 。 待到年纪稍大 , 也会反感家长的这种行为 。

2.避免取笑式逗娃

注意不要把让宝宝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当成“笑话”讲给亲戚朋友听 。

3.勿将孩子与“别人家的娃”比较

尤其是学龄期的孩子 , 不要碰到就问成绩、比分数 。

4.吓唬式逗娃不可取

玩捉迷藏等游戏时 , 要在孩子视野可见的范围内 , 不要吓唬孩子 。

有些家长觉得游戏而已 , 吓唬无所谓 。 实际上 , 这可能导致孩子对外探索能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