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父母的12条对策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生病父母的12条对策
宝宝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 但有时 , 疾病总是不期而至 。 面对高烧的孩子 , 你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吗?面对医生的时候 , 你还可以头脑清醒地陈述病情 , 并记住医生的嘱咐吗?
先看一组来自读者的调查数据吧
1、遇到孩子突然生病 , 37.54%的人会马上带孩子去医院 。
2、面对医生 , 许多问题想问却张不开口 。 因为:87.37%的人担心问多了 , 医生不耐烦;26.28%的人觉得看病的人太多 , 担心后面的家长有意见 。
带孩子看病过程中 ,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1、83.6%的人走出医院的大门之后 , 才想起来应该问医生的问题还没有问;
2、59.39%的人在家已经想好的问题 , 一面对医生 , 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3、62.80%的人孩子生一次病 , 最多的时候去过2-3家医院或看过2-3个医生;
4、44.42%的人从医院开了一大堆药 , 回家后发现许多药家里就有;
5、37.88%的人以为孩子的病不轻 , 但医生却说没事 , 结果没有经过特殊处理 , 孩子自然就好了;
6、20.14%的人在医生告诉他回家后怎么给孩子吃药 , 怎样护理时 , 当时好像全都记住了 , 可回到家里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
?孩子明明烧了2-3天 , 医生为什么还说不要紧?要不要换家医院去看看?是不是挂个专家号?输液会不会让孩子好得快一些;太多的问题 , 你都希望能找到正确答案 。
带着家长的这些困惑 , 看看儿科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
带孩子看病 , 儿科医生导航
1:平时家长怎么样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答:
孩子生病总会有一些征兆 , 可以通过吃、喝、拉、撒、睡来观察 。 比如观察孩子的尿是黄色的、橘色的?拉的是稀便、粘液便?这些都很容易观察到 。 但很多时候孩子大小便之后很快就冲掉了 , 家长可能也不注意 。 还有睡眠 , 孩子是嗜睡、烦躁、夜惊 , 还是不睡?这些都提示我们孩子可能潜藏着各种各样的疾病 。 很多时候孩子是跟老人或保姆睡 , 妈妈可能就注意不到 。
这一点 , 日本妈妈做得很好 。 她们每天都要记录孩子的体温 , 吃什么、吃了多少 , 出去玩的时间多长 , 甚至穿多少衣服都要记录 。 这样 , 孩子一旦出现异常就很容易判断 。 但我们好像很忽略这种平常的观察记录 , 反正孩子能吃能睡能长体重 , 就觉得没事儿 。 其实 , 孩子一些微小的变化 , 有时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
2:家长自己如何判断孩子病情的轻重?
答:
孩子患急重症有一些特殊表现 。 如嗜睡 , 你解开孩子的衣服 , 他也没什么反应 。 吃的方面 , 小的孩子不吃奶 , 大一些的孩子不喝水 , 或者一喝水就呛 。 还有其他一些很容易观察的病症 , 如高烧、抽搐等等 。
比如 , 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 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判断标准 。
呼吸道疾病:
在安静状态下数呼吸 , 2个月以下小儿≥60次/分钟 , 2-12个月婴儿≥50次 , 1-5岁小儿≥40次 , 可能有轻度肺炎 。 观察孩子有没有胸凹陷 , 打开衣服 , 看看孩子吸气时胸下一巴掌的位置有没有往里凹陷 。 重度肺炎由于肺部炎症较重 , 呼吸困难 , 会出现胸凹陷 。
消化道疾病:
最常见的是腹泻 , 容易导致脱水 。
判断脱水有一个简单易记的小口诀:
两口两眼一弹囟 。 两口是指口渴、口唇黏膜干燥;两眼是指眼窝凹陷 , 哭时没眼泪;一弹囟是指皮肤的弹性差(在肚脐旁大约3指的地方捏一下 , 马上放开 , 数1、2 , 皮肤没有展开)和囟门凹陷 。 这些都是脱水的表现 。
3:什么时候需要带孩子去医院 , 什么时候在家护理就可以?
答:
家长往往一见孩子发烧、拉肚子就着急上医院 。 其实应该静下心来先自己观察和判断一下 。 如果是呼吸道疾病 , 可依照前面提到的一些标准 , 看看孩子得的是一般性感冒 , 还是轻度或重度肺炎 。 如果孩子不发烧 , 只是有点流鼻涕、咳嗽 , 在家护理就可以;如果是肺炎特别是重度肺炎 , 就要赶紧去医院 , 因为重度肺炎容易出现并发症 。
发生腹泻时 , 先看看大便的性状 , 如果是浓血便就要上医院 , 其他情况可以先观察一下 。 比如孩子只是比平时多拉一两次 , 水分不太多 , 可能是肚子着凉或吃甜东西多了 , 消化不良 。 这种情况可以先控制一下饮食 , 比如喝点粥 , 观察一下 , 要是大便性状很快好转 , 就不要去医院 , 也不必吃抗生素 。 如果腹泻后出现严重脱水 , 喂水即吐 , 就要赶紧去医院 。
当然 , 家长要是不具备这些医学常识 , 对孩子的病情拿不准 , 还是要去医院请医生帮忙 。
4:是去附近医院的儿科就医 , 还是去离家远的综合性儿童医院?
答:
这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 。 一般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 只要有儿科的医院就可以诊断 , 不一定要去大医院 。 如果不管什么情况都去大医院 , 会造成大医院病人特别集中 , 排队等候时间长 , 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 。
如果是神经、血液、内分泌或肾脏等疾病 , 需要分到专科去诊治 , 或者是一般的综合医院不易诊断的疾病 , 就应该到儿童综合医院去 。 儿童综合医院对儿童疾病的临床经验会更多一些 , 有些技术手段和设备也更适合儿童 。
5:不知道挂什么号、看哪一科怎么办?
答:
家长要学会利用医院里的设施 。 比如很多医院设有初检处 , 那儿的护士一般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 。 你到医院之后可以先去初检处问问 , 需要挂什么号、看哪一科 。 很多护士对哪个大夫哪方面有特长 , 哪个大夫什么时间出诊都很清楚 。 挂完号 , 到你要去看的那个科的护士工作台 , 把挂号条、病历先交给护士 , 需要做什么 , 在哪个诊室等候 , 都由护士安排 。 这样你会很踏实 , 不必拿着号到处乱转 。 要充分利用护士的就医引导作用 。 还有咨询台 , 你也可以随时去问 。
6:什么时候需要挂专家号?
答:
专家从医时间长 , 经验比较丰富 , 所以遇到疑难病症的时候还是要看专家 。 比如 , 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 , 在没有神经专科的医院看一般的门诊 , 医生可能会很笼统地告诉你 , 孩子的大脑有问题 。 但是具体是什么问题、什么原因 , 可能就不知道了 , 这样你就会很着急 。
又如血液病 , 一般的医院要是没有做血液的专科血图片诊断的话 , 可能就会误诊 。
再如 , 肾脏、内分泌等疾病 , 还是要去大医院有专科的门诊看专家 。
但是一般的伤风感冒、咳嗽、腹泻 , 普通的儿科医生都能诊断和治疗 , 就不必挂专家号 。
7:孩子夜里突然发烧怎么办?
答:
首先测体温 , 看看多少度 。 如果是小婴儿 , 看看是不是因为室温过高 , 包得太严散热不好引起的 。 如果是这个原因 , 可以通通风 , 解开被子或衣服 , 先解除物理因素 。 38.5度以下可以喂点水 , 做做物理降温:用温水在脖子、腋下、腹股沟等散热快的部位擦一擦;要是烧得比较高 , 可以用75%的酒精加一倍的温水擦 , 也可以用30多度的酒加点水擦 。
如果体温下来了 , 孩子能够平稳入睡 , 就不要半夜三更去医院 , 因为看急诊的人往往病得较重 , 容易交叉感染 。 但是 , 如果物理降温半小时后还烧得很高 , 或者有前面说过的急重症表现 , 就要及时去医院 。 离医院近的话 , 可以不吃退烧药直接去;要是离医院远 , 可以先吃点退烧药再去 , 防止路上发生抽搐 。
夜里发烧的孩子 , 往往白天就会有所表现 , 如吃饭不太好 , 有点打焉 。 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 , 不要等烧得很高了才采取措施 。
8:怎样带孩子看急诊?
答:
一般地 , 白天你要是觉得孩子病情很重 , 比如体温在39.5℃以上 , 或者孩子特别小 , 都可以直接看急诊 。 到医院后 , 你可以先带孩子去初检处让护士看一下 , 需不需要看急诊 。 像儿童医院晚上10点之前有小夜班 , 可以按部就班地看;10点以后没有其他科 , 那就都要看急诊了 。
最好平时对周围的医院有所了解 。 比如你家离医院有多远 , 医院里有没有儿科 。 白天急诊去离家近的医院儿科就可以 , 半夜急诊还是去大医院比较好 。 因为一般的医院即便有儿科 , 也不一定有儿科医生值夜班 。
9:带孩子去医院 , 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答:
门诊中经常发现 , 家长用被子裹着孩子就来了 , 该吃的、该喝的都没带 , 孩子尿湿了也没得换 , 搞得很狼狈 。 所以不管多急的病 , 还是应该给孩子穿好衣服 , 带上奶、水、尿布等必备的东西 。 因为到了医院 , 不一定能马上就医 , 可能还要耽误个把钟头 。 最好平时在家里 , 把带孩子出门时需要准备的东西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 不管生病还是出去玩 , 随时就可以带着走 , 这样就会从容一些 。
如果孩子腹泻 , 最好把孩子最近拉的大便也带上;要是怀疑尿有问题 , 把尿也带上 。 这样到了医院就能及时做化验 。
10:怎样和医生沟通 , 有利于孩子疾病的诊断?
答:
医生要了解孩子的病史 。 所以家长要清楚孩子平常是什么样的 , 出现异常是什么时间 , 什么表现 。 比如发烧多长时间 , 烧了多少度?发烧的同时有没有咳嗽、呕吐或腹泻?有时医生还要询问喂养史 , 孩子平时吃什么 , 最近一两天吃得如何?最好是让平常照顾孩子的人与医生沟通 。 如果平时是由老人或保姆照顾孩子 , 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去 , 医生可能什么都问不出来 。
也有些家长知道了也不说 , 想看看医生的水平怎么样 。 其实 , 医生是在家长的介绍下 , 根据孩子的体征或当时的化验结果来诊断的 。 比如 , 你说孩子发烧、咳嗽两天 , 开始咳嗽没这么重 , 现在越来越重了 , 大夫就会顺着你说的过程来考虑这个病 , 然后再根据听诊、化验结果等来诊断 。 家长说得越清楚 , 医生诊断就越准确 。
11:输液可以让孩子好得更快吗?
答:
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输液 。 比如病毒性感染 , 一般都要有7天左右的病程 , 输液并不能缓解症状或缩短病程 。 其实输液的物质也就是水、糖、盐、抗生素等 , 或者加一点维生素 , 与口服药的成分基本上一样 。 如果孩子的消化道正常 , 吃药能起作用 , 就不必通过血液去供应药物 。 只有当孩子的全身状况特别差 , 或整个消化道功能都出现了问题时 , 才需要通过静脉输液 。
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 , 能打针不做静脉输液 。 盲目输液既增加孩子的痛苦和家长的负担 , 也增加了危险性 。 比如出现输液反应 , 输液的药物、用具有被污染的可能等等 。
12:在家护理生病的孩子 , 需要注意什么?
答:
学会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儿童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病的控制中 , 制定了家庭治疗三原则 。
1、继续给孩子吃东西
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又拉又吐 , 以为不能吃东西 。 其实腹泻时还要让孩子吃 , 只是要吃软的、好消化的食物 。
2、注意补充水分
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增加母乳次数 , 吃配方奶的孩子可以把奶粉冲调得稀一点 。 腹泻的孩子要喝一点口服补液盐 , 防止脱水 。
具体方法是:
2岁以下 , 每次大便后喂50-100ml;2岁以上每次补200ml 。 如果已经出现脱水症状 , 可以每隔2-3分钟喂一小勺(约10ml) , 这和静脉补液的速度差不多 , 有利于肠道吸收 , 大约2-3小时就能纠正脱水 , 然后再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预防 。 要是没有口服补液盐 , 可自制一些糖盐水或煮一点米汤加点盐 。 具体做法:约20g糖 , 1.75g盐(半啤酒瓶盖) , 兑500ml水;25g米 , 1.75g盐 , 加500ml的水煮汤 。
3、观察孩子病情的变化
比如肺炎 , 你要观察抗生素应用的效果怎么样 , 发烧、咳嗽症状有没有减轻 。 如果症状减轻 , 说明药物使用得当 , 可继续用到5天 。 要是没有好转 , 甚至病情加重 , 如咳嗽更厉害了 , 呼吸由不急促转为急促了等等 , 就要及时复诊 。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鼻腔深处有鼻屎,尝试各种方法后,最后这样做成功了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和大人睡?给宝宝睡婴儿床?到底哪个选择才是对的?
- 【小思妈妈营养餐】脆到开口跪,真鱼真虾,宝宝吃多少都放心!
- 『燕赵晚报』“他们都是生病的孩子,我会像照顾孩子那样去呵护他们!”
- 晓露爸爸@原创“红脸宝宝”火了,两个脸蛋红的像苹果,网友:不会是喝奶喝醉了吧
- #宝宝树#疫情下的新生宝宝:出生14天吸引百万粉丝,笑一下400万人点赞~
- 每日说育儿知识■孩子免疫差,家长记好“不睡2觉,不吃2物”,强娃脾胃不生病
- #萌宠治愈师#宝宝哭了柴犬马上跑过来看,头却卡在了栏杆中,狗:可望而不可及
- #宝宝呵护#宝宝晚上老是翻身睡不好,其实是身体里缺这个!
- 【鲲鹏创意气球】宝宝宴现场气球如何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