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医生沟通 做到准确客观数据化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和医生沟通 做到准确客观数据化
欢迎来到快乐呱呱【妈妈学园】 , 在这里 , 你将学习到育儿领域内顶级专家团共同打造的新手妈妈必修课程 , 掌握破解宝宝营养、睡眠、常见病、早教启蒙等育儿难题的方法 , 进阶为合格妈妈 。
今天先来学习知名儿科医生鱼小南的“和医生高效沟通”课程 。
---- 和医生沟通 做到准确客观数据化 //---- http:// //
如今 , 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 随着“儿科医生荒”和“二胎潮”而越来越突出 。 大型三甲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的医生 , 每天可能要接诊上百个患儿 , 给每个患儿看病的时间平均只有3-5分钟 , 其中1-2分钟听家长描述病情 , 剩下的2-3分钟需要完成检查、诊断、写病历和开药等一系列工作 。
在这个过程中 , 家长提供的信息 , 对于医生诊断病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但是 , 还有很多家长在描述病情时 , 传达的都是没有价值的内容 , 医生也就无法作出有效的诊断 。
因此 , 我们有必要上一节“如何与儿科医生有效沟通”的课程 , 以便于达到更好的就医效果 。
但在现实中 , 家长带宝宝就医时 , 常常是这样和医生说明病情的:“宝宝发高烧了 , 额头好烫”、“宝宝拉了好几天肚子了”、“宝宝咳嗽好长一段时间了”……其实 , 这样的表达 , 对于医生来说 , 都是没有价值的 。 还有的家长 , 因为是由多人一起照顾宝宝 , 结果每个人说的情况都不一样 , 这样也会造成信息混乱 , 不利于医生诊断 。
那么 , 应该怎样和医生沟通才更有效呢?
---- 和医生沟通 做到准确客观数据化 //---- http://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 , 家长自己要对宝宝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 才能告知医生 。 在带宝宝看医生之前 , 要先向其他的照顾者问清楚宝宝的情况 , 做好梳理 。 比如 , 如果宝宝拉肚子的话 , 需要了解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宝宝拉肚子的;宝宝最近的饮食是否有改变 , 比如添加了新的食物;发现之后有没有给宝宝吃什么药物;拉肚子的频率等 。
?其次 , 家长带宝宝看医生时 , 要带上病历和服用过的药物的说明书 。 这样 , 医生通过病历就可以了解宝宝以往的病史 , 而带上药物说明书 , 则是方便医生了解药物成分 , 决定治疗方案 。
?再次 , 在传达信息时 , 家长要注意“准确、客观、数据化”三个原则 , 而不是主观笼统地告诉医生“宝宝发烧好久了 , 医生快帮我看一看” 。
具体来说 , 家长需要向医生传达的信息主要包括:
1、发现疾病的时间;
2、宝宝的主要症状表现;
3、疾病的变化情况;
4、宝宝生活环境是否有类似的疾病 。
---- 和医生沟通 做到准确客观数据化 //---- http://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发烧为例 , 医生需要知道的是 , 宝宝发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体温是多少;是否吃过退烧药;如果吃了 , 是哪一种成分的退烧药 , 吃过以后效果如何;除了发烧还有什么症状 , 宝宝的精神状态如何;宝宝所在的幼儿园、学校、家里 , 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
比如 , 家长可以这样说:“昨天晚上10点发现宝宝发烧的 , 体温38.5℃ , 吃了泰诺林退烧了 , 今天早上7点又发烧了 , 体温39℃ , 也吃了泰诺林 。 早上不大爱吃粥 , 以前吃1碗的 , 今天只吃了半碗多一点 , 精神比平时稍微差一点 , 大小便正常 。 家里有大人2天前感冒了 , 不清楚宝宝是否被传染了 。 ”这样 , 医生就能很好地了解宝宝的情况了 。
?最后 , 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对医生的诊断结果有疑惑 , 一定要及时问 , 向医生了解清楚疾病的病程 , 大概多久能好等等 。 了解了这些以后 , 家长的心理就会踏实一些 , 不至于看到宝宝的症状有变 , 或者没有马上好转 , 就焦急不已 。
想了解更多孕育知识 , 可扫一扫下图的二维码 , 下载“快乐妈咪”APP , 参与【妈妈学园】必修课程学习 , 持证上岗 , 科学育儿!
- 儿科医生鲍秀兰:90后男医生抱早产儿做袋鼠护理,大气都不敢出引网友夸赞:好暖啊
- 「长脖子爸比」宝宝出生后医院为啥要留下一个脚印?医生可能不会说,但你要清楚
- 每日说育儿知识@儿科医生:疫情期间,家长带娃注意5点,帮娃增强免疫防感染
- 宝妈育儿微课■原创4岁孩子贪玩吞水银,奶奶非拦着先“吃菜”才送医,医生:做得对
- 【靓妈美娃】孩子喜欢“跪着”睡觉,该不该纠正?医生:很多家长都错了
- 贴心妈妈■宝宝什么时候用枕头最好?儿科医生:牢记这个时间,有助孩子发育
- #澎湃新闻#张文宏医生儿子的一封信:您也会和春天一起,回到我们身边
- 『儿科医生雨滴』原创给宝宝穿这种裤子可能有这四个危害,你一定要知道
- 育儿之百科全书■4种零食已经被医生列入“黑名单”,还经常买给娃吃,简直坑娃
- 宝妈育儿微课■原创9岁孩子“性早熟”,医生坦言:很可能长不到1米6,家长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