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之:第1周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新生儿护理之:第1周

恭喜 , 您已成功晋升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母亲了!和新生宝宝在医院度过了新生的几天后 , 宝宝要从医院回家了 。 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 , 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很多的好奇 , 同时也需要我们身边的人去细心的呵护 , 那么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周该如何护理呢?

宝宝第1周发育体格标准

男宝宝 身高(cm) 体重(kg) 头围(cm) 囟门(cm) 46.2-54.8 2.5-4.2 31.9-36.7 斜径约为2.5 女宝宝 身高(cm) 体重(kg) 头围(cm) 囟门(cm) 45.8-53.9 2.3-3.9 31.5-36.3 斜径约为2.5

宝宝第1周发育规律

正常新生儿的体重一般在2.3-3.9kg之间 , 身长在46-54cm , 头围34cm , 胸围比头围略小1-2cm 。

视觉

对你的“挑逗”他看得到却动不了宝宝刚出生时 , 看得到光线 , 但是对光线并不能做出反应 , 比如你在新生儿眼前晃动手指 , 他并不会跟着做出眨眼反应 ,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脑部发育还不完善 , 视神经尚未成熟 , 还无法支配他们回应你的“挑逗” 。

科学研究表明:

新生儿视力只有成年人的1/30 , 视野也只有狭窄的45° , 出生1周内宝宝能够看到的水平距离为8-15cm 。 很多妈妈为了让宝宝能够“看”到自己 , 恨不得把玩具贴到新生儿的眼皮上 , 这是没有用的 , 想要锻炼他们的视力 , 一周内的宝宝还是应该选在8-15cm左右的距离最有效哦 。

听觉

嘘轻点声 “小不点”喜欢轻柔和妈妈声音宝宝诞生的那一刻便开始聆听世界的声音 , “小不点”听觉可灵敏呢 , 在出生24小时后 , 声响刺激1-2次后就能引起反应他的反应 , 出生不到3天 , 就会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爱 。 如果一边是父亲的声音 , 另一边是母亲的声音 , 多数新生儿喜欢听母亲的声音 , 眼睛会转向母亲那一边 , 这可能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听惯了母亲声音的缘故 。 新生儿偏爱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 。 研究发现 , 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 , 在听到优美音乐时吸吮速度加快 , 用停止吸吮和躁动不安来拒绝无节律的噪声 。

语言

哭声是宝宝最初的声音出生1周的婴儿处于最初发声的阶段 , 这时婴儿会发出两种声音 , 一种是哭声、一种是细语声 , 如“啊啊、嗯嗯”的声音 。 哭是婴儿的本能性反应 。 婴儿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 , 哭闹是他们表达感情、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重要方式 。

动作

他在“勾引”你给爱的抱抱第1周 , 宝宝胳膊和双腿还没有完全伸展开 , 蜷缩着身体 , 在“勾引”你给爱的抱抱 。 当他感觉到很大的声音或突然的动作时会自动拱起背来 , 伸开手臂和腿 , 但这些动作多属无意识和不协调的 。 在出生半小时内他就能吮吸和吞咽母乳 , 会强光眨眼 , 将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 。

本周护理重点

肚脐

宝宝出生后 , 就要立即进行脐带结扎的处理 , 家长也要学会必要的肚脐护理工作 。 正常情况下 , 脐带残端逐渐变黑、萎缩、干燥 , 3-14天会脱落 , 脐部伤口逐渐愈合并向内凹陷 , 形成“肚脐眼” 。 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机体重要门户 , 家长必须保持婴儿脐部的清洁 。 给新生儿洗澡时注意使用脐贴 , 一旦出现发炎、红肿甚至出血 , 可用酒精消毒 , 严重情况下需要带宝宝就医 。

脐带护理

新生儿脐带出血常分为两种情况 。

1、脐带脱落后局部肉芽组织的渗血较为多见 , 常继发感染 , 并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 可用0.2-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处理 。 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维生素K等药 , 以利于尽快恢复 。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 , 请去医院就诊治疗 。

2、脐动脉出血较少见 , 由于脐带粗大 , 干缩后线结松脱 , 易致出血 , 此种出血多在生后24小时内发生 。 有时因脐带剪除过多 , 线结松弛而自行脱落 , 还可因为扎脐的线过细、过紧 , 将血管扎断而致出血 。 这种出血应在脐凹处重新处理 , 结扎脐带 , 缝扎断裂血管 , 以防出血过多而发生贫血 。 严重出血者可给予输血 。

脐炎护理

新生儿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 带有恶臭味 , 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 , 称之为脐炎 。 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 , 所以 , 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 。 如已经发炎时 , 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 , 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 , 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 , 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 。 如经过家庭处理后仍无好转;且病儿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发烧等情况时 , 应立即住院检查、治疗 。

囟门护理

宝宝的前囟门

人的头颅是由两块顶骨、两块额骨、两块颞骨及枕骨等骨组成 。 婴儿出生时 , 这些骨骼还没有发育好 , 骨缝没有完全闭合 , 在头顶前有一个菱角空隙 , 为前囟门 , 又称大囟门 。 在头顶后还有一个“人字”形的空隙 , 为后囟门 , 又称小囟门 。

前囟门出生时约为2.0×2.0cm大小 , 随着婴儿生长 , 一般在1-1.5周岁时闭合 。 后囟门出生时就很小 , 一般在2-4个月时就闭合了 。 囟门是人体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 用手触摸前囟门时有时会触到如脉搏一样的搏动感 , 这是由于皮下血管搏动引起的 , 没什么可紧张的 , 未触及搏动也是正常的 。

观察宝宝囟门异常

我在此提醒家长 , 囟门同时是一个观察疾病的窗口 , 如果囟门饱满或隆起时 , 则表示孩子有颅内高压的疾病 , 如脑膜炎、颅内出血、脑瘤等;如果囟门过度凹陷 , 可能是由于进食不足或长期呕吐、腹泻所造成的脱水引起的 。

像老人说的摸了前囟门 , 宝宝就会哑 , 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 是错误的 。

前囟门的清洗

新生儿的囟门特别娇嫩 , 但囟门的清洁护理又往往关系到小宝宝的健康发育 , 所以这一定要注意 。

首先 , 前囟门的清洗可在洗澡时进行 , 可用宝宝专用洗发液而不宜用强碱肥皂 , 以免刺激头皮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 。

还有 , 清洗时手指应平置在囟门处轻轻地揉洗 , 不应强力按压或强力搔抓 , 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门处刮划 。

如果囟门处有污垢不易洗掉 , 可以先用麻油或精制油蒸熟后润湿浸透2-3小时 , 待这些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按照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 。

提醒:注意家中家具 , 避免尖锐硬角弄伤宝宝的头部 。 如果宝宝不慎擦破了头皮 , 一定要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

本周疾病预防

黄疸

新生儿黄疸严格意义上不算疾病 , 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 。 新生儿体内有较高的红细胞数目 , 而且红细胞的寿命较成人短 。 造成黄疸的原因是当红细胞老化破坏时 , 血红素经代谢后产生胆红素 , 胆红素由血液运送到肝脏 , 而新生儿肝脏的功能尚未成熟 , 因此吸收胆红素的能力较差 , 经代谢后 , 由胆管排出胆红素于肠胃道间 , 通常粪便会呈现黄色 。 但由于新生儿的肠内菌较少 , 加上肠道的蠕动比较差、吸收能力也不好 , 因而会增加肝肠循环 , 还来不及排出的废物又被身体吸收 , 所以造成黄疸症状 。

妈妈乳腺炎

初产妇在哺乳期很容易患急性乳腺炎 , 多发生在产后两个月内 。 由于初产妇的乳头皮肤抵抗力较弱 , 容易在婴儿的吸吮下造成损伤 , 使乳汁淤积 , 细菌侵入 , 迅速繁殖而导致本病 。 如果治疗不当 , 会形成奶瘘和脓肿 , 经久不愈 。 因此 , 初做母亲的年轻女性 , 要特别注意预防本病的发生 。

本月接种

1、乙肝疫苗(第一次)

宝宝出生之后24小时内就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 , 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 。 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 , 成功地预防乙肝 , 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 。

2、卡介苗(初种)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 初种是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 , 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 。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对于宝宝而言 , 母乳永远是最安全最完美的食物 。 所以妈妈们产后一定要多给宝宝吮吸乳头以刺激大脑产生泌乳反射 , 剖腹产的妈妈可能更辛苦一些 , 即使身体的疼痛有多厉害 , 都希望能够坚持并喂哺新生儿 , 因为初乳所含有的免疫因子对宝宝真的非常重要 。

在最开始的几天里 , 妈妈的乳房会分泌一种奶油状、高蛋白、低脂肪的物质 , 称为“初乳” 。 初乳易于消化 , 富含免疫球蛋白 , 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系统 , 防止感染 , 是最适合新生儿的食物 。 初乳中还含有生长因子 , 可刺激新生儿未成熟肠道的发育 , 也为肠道消化吸收成熟乳做了准备 , 并能防止过敏性物质的刺激 。 所以 , 初乳绝对不应该浪费 , 新生儿醒着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多吸吮 。

哺乳姿势:

找个让你感到舒服的位置 , 用枕头或靠垫支撑你的背 , 以及放在膝盖上垫高宝宝的身体来让自己获得最放松和舒适的姿势 。 同时让宝宝的脸正面对着你的乳房 , 在哺乳过程中 , 你的大姆指在上 , 其它四只手指在下 , 托出哺乳那侧乳房 , 要让宝宝整个嘴巴都含住你的乳头与乳晕 , 这时他的鼻子和下颚都应贴合你的乳房 。 如果你感觉乳房会压住宝宝鼻子 , 将鼻子附近的乳房皮肤轻轻按下去一点 , 留出空隙让宝宝可以顺畅呼吸 。

奶粉

配方奶喂养:

对于宝宝来说 , 母乳仍是最好的“黄金奶” , 内含多种营养物质和抗体 , 能贴心满足宝宝身体的发育需求哦 。 建议各位新手妈妈不是必要的情况不要放弃母乳 。

什么情况下不得喂母乳:

妈妈不能喂奶的情况:

1、患慢性病需长期用药的妈妈 。

2、甲状腺功能亢进尚在用药物的妈妈 。

3、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的妈妈 。 母亲乳汁内含致病的细菌或病毒 , 可通过乳汁传给婴儿 。

4、正在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的妈妈:由于碘能进入乳汁 , 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 。

宝宝不能吃母乳的情况:

1、某些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的婴儿是绝对不能吃母乳的 。

2、些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儿 , 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的婴儿 , 也是绝对不能吃母乳的 。

新生儿的营养

新生儿奶量:

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以及钙磷等矿物质 , 蛋白质保证宝宝体重的增长 , 儿乳糖则能够促进宝宝大脑的快速发育 。 新生宝宝通常都会出现的情况是吃奶时吃着吃着睡着了 , 或者一觉睡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有吃奶 , 爸爸妈妈就会担心:我的孩子到底会不会饿着?他们吃饱了吗?关于胃容量 , 每个宝宝都会有差异 , 如果一定要给一个标准 , 那么新生儿胃容量参考值为60-80ml 。

由于宝宝通过母体储备的维生素AD不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 而母乳中的维生素AD含量都比较低 , 维生素A和D是婴幼儿时期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 。 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宝宝佝偻病 , 严重则引起不可逆的骨骼变形;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宝宝免疫力低下 , 腹泻和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大大增加 , 严重还会引起干眼症、夜盲症等 。 而这两种营养缺乏病在中国婴幼儿中发病率还较高 , 需要额外补充 。

根据卫生部的建议 , 宝宝出生15天要开始服用维生素AD滴剂(内含1500IU维生素A、500IU维生素D)用以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A缺乏症 , 早产/双胎/低出生体重儿要从出生1周开始服用较大剂量维生素AD滴剂(2000IU维生素A、700IU维生素D)连服3个月后更换为正常预防剂量 。

新生宝宝胎垢处理

有些新生儿出生后不久 , 在头顶部前囱门部位即渐出现黑色鳞片状融合在一起的硬痴 , 不易去掉 , 称为“胎垢” 。 这是由于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类物质堆集而成 , 一般不痒 , 对孩子健康无任何影响 , 但看上去很脏 , 而且新生儿自身亦可能会感到不舒适 , 因此 , 应该将其去掉 。 最好的方法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或石蜡油局部涂擦后予以包好 , 让胎垢充分软化 , 一般在12小时以后即可用纱布轻而易举地擦掉 , 这样既不会对皮肤产生任何不良的刺激 , 亦不会擦伤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