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就打针输液?这些误区别再进了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发烧就打针输液?这些误区别再进了

发烧可以说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 , 这是因为婴幼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完善 , 也就是控温能力不够强 , 孩子的体温容易有波动 。 一旦得知孩子发烧了 , 妈妈们的神经立刻绷紧 , 担心发烧会烧坏孩子脑袋 , 于是就会立刻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输液 。


                    发烧就打针输液?这些误区别再进了

---- 发烧就打针输液?这些误区别再进了 //---- http:// //

对于发烧是否会烧坏脑袋 , 有没有必要第一时间打针、输液 , 儿科医生们的解释是:发烧是人体受到细菌病毒入侵、接种疫苗或输液后所作出的积极防御机制 , 这个过程会让孩子感觉不舒服 。 但如果孩子的发烧不是超过41℃的超高热 , 则发烧本身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大伤害 , 不会烧成肺炎 , 也不会烧坏脑子 。 美国儿科学会还认为发烧可以刺激身体的白细胞抗击细菌病毒的入侵 , 起到抗击感染的作用 。 因此 , 妈妈更应该关注的是引起发烧的原因和孩子的精神状态 , 从而及时对症治疗 。

至于打针和输液 , 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 。 虽然打退烧针起效更快 , 但存在导致瑞氏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等风险 , 而输液并不能更快退烧 , 反而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导致发烧 。 而且医生治疗孩子发烧 , 秉持的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 , 能打针不输液 。

也有一些妈妈觉得用抗生素退烧会更快 。 但其实孩子的发烧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 抗生素对病毒基本无效 , 还可能导致宝宝体内的菌群失调 , 损伤肝功能 , 所以一般不轻易给孩子使用 。 只有被确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 , 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


                    发烧就打针输液?这些误区别再进了

---- 发烧就打针输液?这些误区别再进了 //---- http:// //

那么 , 孩子发烧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观察孩子体温和精神状态 , 分情况处理 。

如果孩子腋温在38.2℃以下 , 且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 ,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 如给孩子适当多喝水 。 喝水是为了让孩子增加体内水分 , 促进降温排热 。 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意喝的话 , 也不要勉强灌水 , 可以少量多次喝水 。 同时还要多注意孩子是否有出汗 , 出汗了要及时擦干 , 以防汗湿衣服导致二次着凉感冒 。 除了喝水外 , 还应适当减少衣物、开窗通风、保证均衡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 促进身体恢复 。

但如果腋温超过38.2℃ , 或者因发热情绪低落有明显不适时 , 需要及时服用退烧药 , 记住不能给孩子吃成人的退烧药 , 而是应该吃儿童专用的退烧药 。 这是因为孩子的器官生理功能及对药物代谢的情形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 错误用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另外 , 考虑到孩子一年平均发烧2-3次 , 而冬天又是流感的潜在爆发期 , 孩子可能更容易发烧 。 要知道在流感期间去医院看病 , 通常要花很长时间排队 , 这让家长更焦虑 。 所以 , 建议家长都要在家里常备一些感冒药或者是发烧的药等儿童退烧药 , 以防不时之需 , 孩子发烧时可以看情况先服用退烧药降温 , 然后再到医院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