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便秘,可能是食物里缺了这个东西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孩子总便秘 , 可能是食物里缺了这个东西
虽然菌菌说了 , 攒肚子会让宝宝好几天不拉便便 , 但不拉和拉不出是不同的 。 每个妈妈都可能在宝宝成长的不同历史时期遭遇便秘的问题 , 万一宝宝便秘了 , 你们也应该游刃有余的处理 , 而不是只会焦虑 。
---- 孩子总便秘 , 可能是食物里缺了这个东西 //---- http:// //
1. 添加辅食前
一般来说 , 在添加辅食之前 , 母乳宝宝不太会便秘 。 这是由于母乳里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低聚糖等预防便秘的轻泻成分 , 还富含乳酸杆菌和双岐菌等 , 所以母乳喂养导致的便秘比较少见 , 如果出现了便秘 , 可能是器质性病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
相较于母乳喂养而言 , 奶粉喂养的宝宝相对会更容易出现便秘 。 这是因为奶粉中蛋白质含量高 , 更容易使大便干燥 。 此外奶粉冲调比例不合理 , 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因素 。
改善方法
● 严格按照奶粉冲调步骤来 , 如果先加奶粉后加水就容易过稠
● 必要时更换奶粉
● 暂停补钙 , 盲目补钙也可引发便秘
● 多让宝宝运动 , 俯趴 , 促进胃肠蠕动 。
2. 添加辅食后
添加辅食的过程是触发便秘的一个常见因素 。 因为在婴儿期 , 向固体食物过渡的阶段 , 往往存在着过渡期膳食中纤维含量和液体量不足的情况 。 所以确保摄入充足的纤维和液体是最直接的预防和治疗便秘的方法 。
---- 孩子总便秘 , 可能是食物里缺了这个东西 //---- http:// //
改善方法
● 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对于婴儿和2岁以下幼儿来说 , 纤维摄入的合理目标量约为5克/日 , 一块水果可提供约3克纤维素 , 水果泥、豌豆泥、西梅泥都是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 米粉提供的纤维量几乎没有 , 可用杂粮麦片或大麦麦片替代米粉
● 除非脱水 , 否则无需让孩子多喝水 , 但要维持正常的液体需求量
每日最低液体摄入量参考:
5kg体重的婴儿需要500ml
10kg体重的婴儿需要960ml
15kg体重的婴儿需要1260ml
20kg体重的婴儿需要1500ml
3. 比较严重的便秘应急处理
● 可使用甘油栓或润滑的直肠温度计刺激直肠
但不能频繁使用 , 可能会形成依赖性
● 可使用渗透性轻泻药 , 如乳果糖或聚乙二醇(PEG)3350
适用于采取膳食干预后仍旧便秘的6个月以上婴儿
4. 便秘吃益生菌有用吗?
最常见的益生菌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 。
一些研究表明 , 这些益生菌对预防或治疗诸如儿童感染性腹泻和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疾病是有益处的 。
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益生菌对治疗便秘有用 , 也没办法确定最有效的菌株、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 。
而且 , 常规服用剂量下 , 益生菌的益处只会在服用时才显现 , 一旦宝宝停止食用益生菌强化配方食品 , 肠道中的细菌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
因此 , 我并不推荐把益生菌当作是治疗便秘的辅助方法 , 它其实更适合在宝宝肠道功能紊乱的时候使用 , 如消化不良、腹泻、使用抗生素等 。
---- 孩子总便秘 , 可能是食物里缺了这个东西 //---- http:// //
其实 , 相较于益生菌 , 我更建议妈妈们考虑选择益生元来缓解便秘 。 它其实是一种不可消化的食物成分(比如膳食纤维) , 通过选择性地刺激1种或多种本地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 , 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 , 抑制有害菌生长 。
常见的益生元来源主要是母乳、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含低聚糖(果糖等)的水果 , 换句话说 , 预防和治疗宝宝便秘 , 还是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最靠谱 。
参考资料:
Up to date
美国儿科学会: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formula-feeding/Pages/Probiotics-in-Infant-Formula.aspx
原创文章▎转载请至后台咨询
- 「靠谱育儿说」孩子睡觉不老实别以为是热的!3种表现说明是脾虚,家长别搞错了
- #靠谱育儿说#告诫:别再给孩子吃豆浆油条了!3类早餐易伤脾胃,家长别不在意
- [樱桃育儿经]雨水过后,这3样东西要“扔掉”,很容易让孩子积食不长个!
- 『燕赵晚报』“他们都是生病的孩子,我会像照顾孩子那样去呵护他们!”
- 今日余庆@曝光!余庆的家长们请长点心吧,叮嘱你的孩子戴好口罩!
- 『育儿趣乐园』“黑名单”饮料成娃的最爱,3种饮料孩子经常喝,伤脾胃还不长个
- 每日说育儿知识■孩子免疫差,家长记好“不睡2觉,不吃2物”,强娃脾胃不生病
- 【育儿之百科全书】立春过后,又是“猛长期”,家长做好3件事,孩子蹿高一大截
- #育儿房间#原创儿童已成白血病高发群体:这些水果“隐患”,最好少给孩子吃
- [育儿房间]原创“妈妈,我蛋蛋疼”,本以为孩子只是磕到了,谁知差点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