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季,婴幼儿出现这3种症状,家长千万不敢马虎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流感高发季 , 婴幼儿出现这3种症状 , 家长千万不敢马虎
文/可馨育儿原创文章 , 欢迎转载 , 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 , 否则违者必究!
---- 流感高发季 , 婴幼儿出现这3种症状 , 家长千万不敢马虎 //---- http:// //
一位宝妈说 , 馨馨学校爆发流感 , 手机一打开就是满屏的消失在说流感 , 整个地区也发布了放假通知 , 我才反应过来 , 为自己的后知后觉而后怕 , 晚上孩子说的话 , 竟然当成了耳边风 , 严重失误!还好 , 宝宝没有被传染 , 真的是惊险一幕 , 看着新闻中报道其他孩子的病情与流感通知 , 真心感到什么都是浮云 , 唯有健康最重要 , 我要担起责任 , 一定对孩子用心 , 用心 , 再用心!却是 , 每年都要经历度过一段提心吊胆的季节 , 大人抵抗力强 , 还好!尤其家有儿女的家庭 , 更要特别小心 , 我们这里来认识一下流感病毒的型别、症状、潜伏期、预防及传播途径 。
流感高发季 , 婴幼儿有这3种症状 , 家长不可粗心大意
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所致 , 这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人们危险比较严重 。
按照流感病毒核蛋白、基质蛋白有4个型别
1、甲型(A型)流感病毒
H1N1、H3N2亚型等 。
2、乙型(B型)流感病毒
每一年都可导致季节性流行 。
3、丙型(C型)流感病毒
只呈现散发感染 。
4、丁型(D型)流感病毒
这种病毒主要感染猪、牛、马、猪等 , 没有感染人类的案例 。
---- 流感高发季 , 婴幼儿出现这3种症状 , 家长千万不敢马虎 //---- http:// //
甲型流感病毒结合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的蛋白结构与基因特性 , 能分成多种亚型 。 如今发现的HA与NA分别18个(H1-18)和11个(N1-11)亚型 。
流感发病有何症状?
1、流感通常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烧)、怕冷、寒颤、头痛、关节、肌肉酸痛、极度无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症 , 还会出现咽痛、咳嗽 , 可出现流鼻涕、胸骨后感觉不舒服、面部潮红、红膜轻度充血 , 还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
2、轻症流感经常与普通感冒的症状表现类似 , 但是 , 该病发热与全身症状更为明显 。
3、重症病例 , 可导致休克、心血管、病毒性肺炎、急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继发细菌性肺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和多种并发症 。
流感如何预防?
1、让婴幼儿保持手部卫生 , 遇到打喷嚏、咳嗽以后也要记得给孩子及时洗手 。
2、生活、工作环境要注意通风 , 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
3、人群聚集的场所 , 空气不清新 , 尽可能少带宝宝去 , 或不要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逗留 。
4、出门注意给宝宝戴口罩 , 对防止雾霾刺激到宝宝也有帮助 。
5、遇到打喷嚏、咳嗽的时候 , 使用纸巾把口鼻遮起 。
6、若感觉不适 , 注意休息 , 并及时看医生 。
---- 流感高发季 , 婴幼儿出现这3种症状 , 家长千万不敢马虎 //---- http:// //
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流感患儿与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流感为主的传染源 , 主要根据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进行传播 , 可馨育儿说 , 该病毒也可经口腔、眼睛、鼻腔等黏膜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传播 。
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是1-4天 , 平均潜伏期是2天 。 从潜伏期末直到病毒的急性发病期都具有传染性 。 通常感染者在临床症状表现出之前24-48个小时就可以排出病毒 , 而病毒的排出量在患者感染以后半天至1天有明显增加 , 在其发病以后24个小时之内出现高峰 。
讨论话题:流感爆发季 , 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大家 。 可馨育儿 , 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 。 本平台提供的科普信息仅供参考 , 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 。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问题 , 或喜欢我们的育儿知识 , 记得收藏关注分享哦 , 你的关注 , 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 ,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
- #育儿房间#原创儿童已成白血病高发群体:这些水果“隐患”,最好少给孩子吃
- 鸽子医生谈孕育:推车防风罩比口罩更保护宝宝!婴幼儿防疫,大人不能做7件事
- 万婴幼儿园■“童”心战“疫”,如何为孩子搭建【免疫防线?】
- 『小宋和小宝』“冬咳”高发期,儿科医生:2种东西孩子勿再吃,咳嗽反复不好
- 「宝宝护士」疫情高发期,体质再差的孩子,学会这3招,也不怕了!
- [孕产问答]原创春季流感来袭,宝宝们如何有效进行预防?这10大点父母要知道!
- 「逍遥良民」得流感不吃药,美国母亲网上找偏方导致自己4岁儿子死亡
- 【小宋和小宝】又一款婴幼儿宝宝霜出事了,还是大品牌,你家宝宝用过吗
- #徐州雷氏普爱#新型冠状肺炎:孩子在家发烧了,到底要不要去医院做流感筛查?
- 两口育儿@原创流感季孩子感冒发烧怎么办?别乱喂药!这些常识家长应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