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你家还在逼孩子吃饭?
饭桌上 , 一位4岁的孩子厌倦地用筷子拨弄着碗里的米饭和碗里仅有的一块猪肉 。
“妈妈 , 我不想吃猪肉 , 不好吃!” “不好吃也要吃 , 猪肉有营养 。 ” “我就是不想吃嘛……” “别说了!让你吃就吃 , 别啰嗦!”妈妈显然被激怒了 , 大吼着丢给了孩子这句话 。
小男孩不再说话 , 而是皱着眉头 , 用筷子“粘着”米饭 , 几粒几粒地往嘴巴里送 。
妈妈叹了一口气 , 缓和了态度说:“你如果把这碗饭吃完了 , 我就给你买个雪糕 。 ”
“好!”小男孩来了兴致 , 但是——吃了几口后 , 速度又慢了下来 , “妈妈 , 我想去拉粑粑……”
“去去去 , 永远也别吃了!”妈妈的火爆又被点燃了 , 伸手把孩子饭碗的饭倒进了垃圾桶 。
孩子呆坐着 , 再也没敢提上厕所 , 而是吃起了菜 。
这是我某天在餐厅目睹隔壁饭桌母子的情景 。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你家孩子也常常被逼着吃饭吗?
“我也不想逼呀 , 但孩子一口也不吃” , “我家孩子很瘦 , 很担心她营养不良” , “吃饭时如果不逼 , 饭后就说‘饿’ , 找各种零食” “家里的老人喜欢逼 , 孩子从没喜欢过吃饭” ,……说的是你吗?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千百个不爱吃饭的熊孩子有千百种理由 , 但我们的建议是——别再逼了 , 会带来逼饭“后遗症”!
认识“大脑食欲中枢”
你是否记得 , 当小婴儿躺在婴儿床上一会儿吸允手指 , 一会儿张嘴狂哭 , 便是肚子饿了 。 小婴儿通过啼哭告诉爸妈 , “我要喝奶” , 背后便是大脑食欲中枢(也叫摄食中枢)在起作用 , 它直接决定一个孩子想吃什么和吃多少 , 每个孩子的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摄食量都不一样 。
美国儿童营养学家Nancy Krebs曾经警告父母们:多数孩子都很清楚自己需要吃多少 。 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 , 人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基因遗传下去 , 所以他们的身体机制就是摄取符合身体生长的营养让生命延续 , 注意是“符合身体生长的营养” , 而不是越多越好 。
所以 , 排除疾病或服用药物外 , 当一个孩子胃口不良、出现厌食 , 其实也是孩子的身体机制在起作用——比如某种食物营养摄取过多了而其他营养摄取不足 , 身体需要丰富的营养而不是单一的营养;或者是总体的食物食用过多了 , 肠胃需要自我修复一下 。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除此之外 , 有不少父母担忧孩子太瘦了 , 就觉得孩子肯定是吃得不够 。 其实孩子瘦小 , 并不意味着不健康 , 只要孩子的体重稳定而不是持续往下掉 , 父母便不用担心 。 因为瘦或胖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体质 。
孩子长期被逼迫吃饭有危害?3个逼饭“后遗症”
记得教育家约翰·杜威有句名言 , 他说 , 教育不是把外在的东西强迫孩子吸收 , 而是父母需要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 “与生俱来”的能力 , 其实就是“主动意识” , 简言之 , 在吃饭上就是“我要吃” , 而不是“要我吃” 。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到大被逼迫吃饭 , 会带来3个逼饭“后遗症”:
1、被动吃饭
记得有个冷笑话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每天骑车上学 , 妈妈每天晚上睡觉前会帮他给自行车打气 。 直至有一天 , 他的妈妈离开了 。 结果他的自行车干瘪瘪难以骑行 , 他便认为车坏了 , 随手丢给了路边的乞丐 , 并且重新买了一辆 。 没想到 , 自行车过几天又“坏”了……这是一个“妈妈从没告诉他自行车需要打气 , 孩子也不知道自行车需要打气”的、傻得让人心酸的故事 。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当然 , “吃”是人的基本需求 , 不需要爸妈告诉孩子每天需要吃饭 , 孩子饿了就会吃 。 但如果父母长期强迫孩子吃饭 , 孩子便有了很多心理依赖:比如哪天父母不喂不强迫便不吃;饭菜不可口便抗拒;父母没有条件交换不买玩具就不吃……
因为“强迫”让孩子误会了——“我吃不吃是父母的责任” , “我不吃饭 , 父母自然会想办法” 。 结果便是父母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更伤脑筋 。
2、害怕吃饭
强迫孩子吃饭 , 不同的家庭经常各施其法 。
有些家庭会恐吓威胁孩子:“你不吃 , 我就不要你了”; 有些家庭会哄骗孩子:“你吃完了 , 我带你去买玩具”; 有些家庭会来软的:“妈妈做饭时切了手 , 流了很多血 , 你不吃就是不孝顺”; 有些家庭甚至直接搬暴力:在饭桌旁边摆上一根棍子或皮带 。……
长期下来 , 孩子会对吃饭有巨大的压力 , 害怕有父母在场时吃饭 。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曾经有一位妈妈跟我说 , 她的5岁女儿几乎每天在家里吃饭就会跟家人说“肚子疼”或“牙痛”之类的理由 , 但是当孩子每次到了姑妈家就吃得特别多 , 并且还是自己吃!为什么?
因为姑妈每次在饭桌上都会问她:“你吃多少?想吃多少自己装、自己夹” , 所以她会高高兴兴地装饭 , 高高兴兴地吃掉 , 遇到被人称赞还会吃得特起劲 。 这是两种不同的就餐氛围 。
3、容易厌食
一个长期被强迫吃饭的孩子 , 因为在吃饭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 , 这些负面情绪会让孩子的大脑对两者关连:“吃饭 , 就是不高兴” , 这些孩子也最容易产生厌食状况 , 是一种从心理上对吃饭的厌倦影响了胃口 。 相反 , 如果孩子在吃饭时总是感受到愉悦情绪 , 包括对美味食物的愉悦或与大人互动的愉悦 , 这种愉悦情绪也会跟吃饭产生关连——“吃饭 , 就是很开心” , 这样的孩子就会很爱吃饭 。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分析得很深刻 , 他说 ,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 。 ”
如何让孩子主动吃饭?
1、从小养成好习惯:让孩子把握“主动权”
这种习惯是 , 把吃饭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 一个从宝宝婴儿期就让他们自己吃饭的家庭 , 是不会出现总不爱吃饭的孩子的 , 因为“吃”是孩子的天性 。 父母在面对孩子吃饭的问题上 , 幼儿说建议的原则是这样的:大人负责决定孩子吃什么 , 从每天的做饭上保证营养的供应;但吃不吃或吃多少 , 由孩子自己决定 , 把“吃饭”的责任归还孩子 。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那些已经养成了强迫孩子吃饭习惯的家庭 , 也可以从现在开始 , 改掉所有强迫的做法 , 把“吃饭”的责任归还孩子 。 虽然这些孩子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不吃饭或抗拒吃饭 , 但很快地 , 他的生物本能会让他很快便开始主动吃饭的 , 父母不用过于担忧 。
2、 一点心理小技巧:建立积极的心理关连
曾记得心理学家格兰尼.菲齐蒙斯有个研究 , 他在一间学校推广健康饮食 , 呼吁孩子们多吃水果蔬菜 。 菲齐蒙斯对比了多种做法后 , 最终在孩子们的学校饭堂拉上标语 。 这句标语是这样写的:每天餐厅的盘子里都需要五种水果和蔬菜 。 结果很多孩子每当走进饭堂就见到这条标语 , 并且每次端着盘子打饭时 , 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标语里的“餐厅的盘子” , 结果一段时间后 , 大部分孩子摄入的水果蔬菜提高了25% 。 “盘子”和“五种蔬果”在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心理关连——“拿起盘子” , 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要放上五种水果和蔬菜” 。
----别逼孩子吃饭:孩子想吃多少是由大脑食欲中枢决定的 //---- http:// //
父母在孩子的吃饭上 , 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做法 。
我常常会跟家里的孩子说这些话 , “吃饭香的小朋友会长得又高又壮” , “吃鸡蛋和肉能长肌肉” , “吃米饭会更有力量” , “吃鱼能长脑袋变聪明” , “吃青菜水果会长得更帅更漂亮”……简单的概念配对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关注 , 虽然每种食物对应的营养价值并没有这么单一 , 但简单的因果容易让孩子记住 , 从而产生心理关连 , 驱动他们积极地行动 。
有一天 , 儿子吃饱饭跑过来 , 掀起肚皮让我看 , 并且还问我:“妈妈 , 有什么变化没?”我一开始一脸懵 。
“我今天吃了很多牛肉和鸡蛋!我有六块腹肌了 , 是不是很强壮?”
事实上 ,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圆鼓鼓的小肚子 , 他的话让我笑出了内伤 。
所以 , 别通过“爱”的借口强迫孩子 , 任何强迫 , 都已经违背了“规律” 。 只有遵照“规律” , 孩子才能回归快乐、回归成长……
- 「靠谱育儿说」孩子睡觉不老实别以为是热的!3种表现说明是脾虚,家长别搞错了
- #靠谱育儿说#告诫:别再给孩子吃豆浆油条了!3类早餐易伤脾胃,家长别不在意
- [樱桃育儿经]雨水过后,这3样东西要“扔掉”,很容易让孩子积食不长个!
- 『燕赵晚报』“他们都是生病的孩子,我会像照顾孩子那样去呵护他们!”
- 今日余庆@曝光!余庆的家长们请长点心吧,叮嘱你的孩子戴好口罩!
- 『育儿趣乐园』“黑名单”饮料成娃的最爱,3种饮料孩子经常喝,伤脾胃还不长个
- 每日说育儿知识■孩子免疫差,家长记好“不睡2觉,不吃2物”,强娃脾胃不生病
- 【育儿之百科全书】立春过后,又是“猛长期”,家长做好3件事,孩子蹿高一大截
- #育儿房间#原创儿童已成白血病高发群体:这些水果“隐患”,最好少给孩子吃
- [育儿房间]原创“妈妈,我蛋蛋疼”,本以为孩子只是磕到了,谁知差点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