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重复性动作时,家长要注意了,别做错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 , 宝妈会发现他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举动 , 比如把箱子不停的打开合上、积木不断拿起放下等 , 总是重复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动作 。 家长看在眼里 , 总担心他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 甚至动手去阻止宝宝这些行为 。

宝宝为什么爱做重复性动作?

这其实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阶段 , 常发生在宝宝8个月左右 。 此时宝宝能够独坐 , 手指抓握能力提升 , 并且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 不再只关注自己身体 , 转为关注自己动作所产生的后果 。

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 , 有许多事情他要通过亲自体验才能学习、理解 , 比如他不懂为什么玩具扔出去会发出声音、箱子关闭后会发生什么 , 于是会不断的做重复的动作 。 这是他探索和体验的过程 , 让他逐渐认识到事物的因果关系 , 也是智力发育的必经之路 。

蒙特梭利说过:“重复是孩子的智力体操” 。 当发现孩子在做重复性动作时 , 家长先别急着打断 , 而是应放任他去探索和体验 。

重复性动作对宝宝有哪些意义?

1.让宝宝感知世界 。 宝宝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来自于自身体验 , 也就是重复性动作 。 就像我们在接触新的知识时 , 也需要反复发去背诵思考 , 小宝宝的重复性动作可以加深他对事物的认知理解 , 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步骤 。

2.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 宝宝做重复性动作的过程 , 需要手、眼、脑的共同参与 , 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