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熊孩子到乖孩子,这位妈妈只做了1件事

由于孩子的语言发展还不成熟 , 缺乏与人互动的经验 , 情急之下就会采取一些比较“直接”的方式宣泄情绪 , 比如:打人、咬人、哭闹 。 如何对这种行为进行引导呢?


从熊孩子到乖孩子,这位妈妈只做了1件事

----从熊孩子到乖孩子 , 这位妈妈只做了1件事//---- http:// //

幼儿园的乐乐曾是让老师最最头疼的“熊孩子” , 脾气暴躁、打人咬人 , 跟他越讲道理越不听 , 在与乐乐妈妈进行沟通后 , 这种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

妈妈了解情况后没有训斥孩子 , 也没有给孩子讲大道理 , 而是买了一套绘本:《请你像我这样做》 。 其中 , 《声音不是用来喊叫的》告诉宝宝感到愤怒的时候 , 要用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 而不是大喊大叫;《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告诉宝宝小手可以画画握手 , 但不是用来打人的;《小脚不是用来踢人的》告诉宝宝小脚可以奔跑跳跃 , 但不是用来踢人的;《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告诉宝宝牙齿可以嘎吱嘎吱嚼东西 , 但不是用来咬人的;《话语不是用来伤人的》:告诉宝宝小嘴可以讲故事唱歌 , 但不能冲别人凶巴巴的大喊……


从熊孩子到乖孩子,这位妈妈只做了1件事

----从熊孩子到乖孩子 , 这位妈妈只做了1件事//---- 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