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 , 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挑拨离间 , 不仅失去友情 , 连亲子之间也很可能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 我一个朋友吐槽 , 他们全家无法相处 , 一直大吵小吵不断 。


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 , 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 http:// //

吐槽久了 , 我发现问题出在朋友身上 。 比如 , 先生回家很累了 , 对太太讲话口气差 , 太太上班一整天 , 回到家还要做晚饭 , 先生回家却这样对自己 , 觉得很委屈 。 太太就跟先生说:“就是因为你常常会这样阴阳怪气的 , 所以孩子都不愿跟你亲近 。 ”先生很气的问:“孩子都说我什么?”太太就慢慢的说:“孩子说你常会无缘无故的对他发脾气呀!”

有一次 , 孩子上课要迟到了 , 妈妈想要教训孩子 , 就说:“你爸就常说 , 你这孩子天生懒 , 爱拖拉 , 上课要迟到了 , 还这么散漫” 。 久而久之 , 孩子和爸爸非常疏远 , 尽量不讲话 , 如果碰上了非讲话不可的时候 , 一定会吵起来 。

孩子和爸爸会疏远 , 总是看对方不顺眼 , 是因为有一个他们都非常信任的人挑拨离间 。 我们会挑拨离间 , 常不是有意识的在做 , 是因为我们不想用自己的口直接给对方反馈 , 就借别人的口来用 , 并没有思考过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

所以 , 要预防挑拨离间带来的伤害 , 就是要提醒自己 , 有什么事想说 , 亲自使用肯定式沟通去说 。 另外 , 如果你听到A跟你说 , B这样讲你 , 不管你有多信任A , 都最好亲自去跟B沟通这件事 。


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 , 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 http:// //

我们都知道 , 大人在面对孩子时要一致 。 人的本性 , 也都想拉拢别人站在我们这一边 。 大人 , 也是人 。 所以 , 大人也会下意识的排除异己、拉拢讨好孩子 , 这个过程细微难以觉察 。 有时 , 面对孩子 , 即使大人看起来做的决定是一致的 , 但私底下 , 几句言语其实就能造成分裂 , 让孩子埋怨不已 。

我记得大女儿小时候 , 每天晚餐都要跟我杠上 , 她会跟我说我做的菜不好吃 , 她要等爸爸回家 , 爸爸做了她才吃 。 我每天都气得半死 。 我先生那时常忙到晚上十点才进门 , 我跟他说孩子不愿吃我的菜只愿等他 , 如果他也跟孩子说 , 妈妈要你吃饭的时候你就要吃 , 那时不吃现在也不要吃 , 不出两天 , 孩子就会听我的话了 。 但是 , 先生总是很感动孩子等他、只吃他做的菜 。 所以他一进门就会把我做的菜全部重炒 , 然后跟女儿很甜蜜的一起吃晚餐吃到快半夜 。 此后即使我和先生一起管教她 , 她记忆里唯一有挡过她路的人 , 却只有她妈 。

有时 , 大人狠不下心来拒绝孩子 , 就推到另一个大人身上 。 就像我女儿小时候只要一见她爷爷奶奶一起坐车 , 就不坐安全椅 , 要坐到前座爷爷的腿上 。 爷爷也知道 , 若抱着孩子坐前面会被处罚;所以当爷爷一边把女儿扣进安全椅里 , 就会一边说:“你妈妈说你不可以坐爷爷腿上哦 , 你要听妈妈的话 。 ”现在 , 坏人又是妈 , 孩子一路上不乖乖坐好 , 怨声载道 , 危险不已 。

大人要一致 , 意思是 , 给孩子的规定 , 大人是站在同一边的 。 孩子必须觉得 , 这个决定是大人一起做的 ,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 这个规定才有效 , 孩子才会欣然接受大家的决定 , 不会觉得还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 比如 , 我公公在把我女儿扣进安全椅里时 , 应该说:“你不坐安全椅很危险的 , 坐好不要乱动 。 ”公公说话应该要代表自己 , 而他代表的自己 , 跟整个大人圈圈里的人决定必须是一样的 。 所以 , 如果其中有一个大人跑去跟孩子说 , 这并不是他的决定、他不是这样想的 , 即使这个大人没有破坏规定 , 其实他也已经出卖圈圈里其他的大人了 。 在战争时代 , 这就是叛徒的行为 。


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 , 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是孩子 //---- http:// //

你想想 , 家里有叛徒 , 怎么避免分裂?家中怎可能不战火连绵呢?

在这个分裂、拉拢、讨好的过程中 , 最大输家、受伤最深的必定是孩子 。 孩子还小 , 对多数的事情还没有定见 , 可是如果大人们给了他规定 , 又有大人跟他说 , 其实这个规定也不是很有道理 , 孩子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倒楣、很容易就怨天尤人、很容易不开心 。

战时有叛徒 , 国必败 。 管教时有叛徒 , 家必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