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指甲、咬衣角,忽略孩子“小动作”?要读懂孩子的需求

文:亲宝宝育儿 , 念念

1

上午在宝妈群里 , 看到有个妈妈吐槽:刚刚清洗女儿的床单 , 看到被角居然被咬烂了一小片 , 很心塞 。

她家女儿自从今年九月份入园开始 , 不知道怎么回事 , 忽然就养成了咬衣角和被角的毛病 。

一开始只是听老师说在学校会这样 , 后来变成在家睡前也经常咬 , 任她怎么制止都没用 。

有一次 , 她试着强行扯掉女儿嘴里的衣角 , 结果孩子大哭不止 , 整张脸憋得通红 , 还不停冒冷汗 , 当时差点把她吓坏了 。

这番话 , 很快就在群里引起了共鸣 , 有好几个家长表示自家娃也有类似的“小毛病” 。

有的爱拿手在脸上揉搓 , 有的喜欢咬嘴唇、挖鼻孔 , 有的经常用力眨眼睛 , 虽然形式各不同 。

但妈妈们的烦恼却都一样 , 就是苦于找不到纠正的好方法 , 只能每天对娃吼来喝去 , 搞得孩子伤心 , 大人闹心 。

那么 , “小毛病”到底算不算是一种病呢?

其实 , 这些特殊的小动作在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 。 通常发生在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孩子中 , 心理学上称之为“儿童紧张性行为” 。

某医院曾经对4所小学的7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 结果显示有45.08%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性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