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钙有哪些表现?哪些情况更容易缺钙?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孩子缺钙有哪些表现?哪些情况更容易缺钙?
白天烦躁不安 , 晚上不易入睡...宝宝出现这些症状是缺钙吗?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缺钙”?
----孩子缺钙有哪些表现?哪些情况更容易缺钙? //---- http:// //
孩子缺钙的表现
白天烦躁不安 , 晚上不易入睡 , 夜间突然惊醒 , 啼哭不止 。
多汗 , 即使天气不是很热 , 也容易出汗 , 尤其是夜间啼哭后出汗更明显 。
厌食、偏食 , 身体发育不良 , 迟迟不出牙 。
免疫力低 , 容易感冒 。
易发湿疹 , 常见于头顶 , 面部 , 耳后 , 患病时常伴有哭闹不安 。
前额高突 , 形成方颅 。
常有患珠肋 , 会压迫肺脏 , 使宝宝透气不畅 , 易患气管炎、费炎 。
严重时 , 会出现佝偻病 , X型腿、O型腿等 。
----孩子缺钙有哪些表现?哪些情况更容易缺钙? //---- http:// //
枕秃跟缺钙的关系有多大?
其实 , 大多数宝宝都出现过枕秃 , 之所以有那么多宝宝有枕秃 , 一方面宝宝出生以后有个生理学脱发的过程 , 加上小婴儿躺着的时间较多 , 头可能会在床上动来动去 , 这样就容易在后脑勺附近出现枕秃 。 可以肯定的时 , 在所有枕秃的孩子里 , 一定会有维生素D缺乏的孩子 , 而没有枕秃的孩子里也有维生素D缺乏的 。
但枕秃不等于“缺钙” , “缺钙”也不代表一定有枕秃 。 通常情况下 , 枕秃跟缺钙没啥关系 , 缺钙”的孩子可能会伴有枕秃 , 但还可能还有其他表现 , 非典型的如惊厥和抽搐 , 典型症状如“念珠肋”等 。 如果确实孩子“缺钙”可以到医院就诊进行排除 。
因此 , 为了预防婴儿出现佝偻病 , 应确保宝宝每天能获得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 同时奶量充足 , 一般不需要补钙 。 1岁以上的孩子 , 每天也应该获得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 还需要每天至少获得500毫克的钙 , 不过钙的良好来源优先考虑的食物 , 而非补充钙剂 。
----孩子缺钙有哪些表现?哪些情况更容易缺钙? //---- http:// //
宝宝什么情况下会“缺钙”?
对于婴儿来说 , 以奶为主 , 无论是母乳喂养 , 还是奶粉喂养 , 只要宝宝摄入充足的奶 , 一般就可以获得充足的钙 , 但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 , 由于母乳里含有的维生素D低 , 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 , 需要通过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满足 。
而对于婴儿 , 尤其北方 , 无法保证宝宝通过晒太阳让自身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 , 而且宝宝皮肤嫩 , 强光直晒很容易把宝宝晒伤 , 因此 , 很多国家包括我国 , 推荐婴儿补充维生素D 。 根据最新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 , 无论任何喂养方式的婴儿 , 都可以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
当然 , 对于奶粉喂养宝宝 , 如果每天从奶粉中能够获得400国际单位以上的维生素D , 可以不用额外补充维生素D 。
----孩子缺钙有哪些表现?哪些情况更容易缺钙? //---- http:// //
然而 , 对于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 , 如果没有补充维生素D , 靠晒太阳等方式又不能获得充足的的维生素D , 就会导致维生素D的不足或缺乏 。
维生素D缺乏以后 , 就会影响到钙的吸收 , 导致机体缺钙和磷 , 钙和磷的缺乏就会影响到骨骼的钙化 , 导致骨骼畸形 。
刚开始时 , 可能先影响的血钙水平 , 导致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 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症状 , 如惊厥和抽搐 , 孩子易哭闹、夜醒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
编后语:细心的妈妈都能及时发现宝宝缺钙症状 , 及时为宝宝补充钙 。
童芽:专注母婴健康服务 , 《新生儿婴儿护理养育指南》出品方 , 阅读相关育儿知识 , 请到微信小程序搜索:童芽育婴 。 喜欢文章的家长们请关注、点赞、分享 , 也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经验~
----孩子缺钙有哪些表现?哪些情况更容易缺钙? //---- http:// //
- 「靠谱育儿说」孩子睡觉不老实别以为是热的!3种表现说明是脾虚,家长别搞错了
- #靠谱育儿说#告诫:别再给孩子吃豆浆油条了!3类早餐易伤脾胃,家长别不在意
- [樱桃育儿经]雨水过后,这3样东西要“扔掉”,很容易让孩子积食不长个!
- 『燕赵晚报』“他们都是生病的孩子,我会像照顾孩子那样去呵护他们!”
- 今日余庆@曝光!余庆的家长们请长点心吧,叮嘱你的孩子戴好口罩!
- 『育儿趣乐园』“黑名单”饮料成娃的最爱,3种饮料孩子经常喝,伤脾胃还不长个
- 每日说育儿知识■孩子免疫差,家长记好“不睡2觉,不吃2物”,强娃脾胃不生病
- 【育儿之百科全书】立春过后,又是“猛长期”,家长做好3件事,孩子蹿高一大截
- #育儿房间#原创儿童已成白血病高发群体:这些水果“隐患”,最好少给孩子吃
- [育儿房间]原创“妈妈,我蛋蛋疼”,本以为孩子只是磕到了,谁知差点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