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文|赵河川(卓正医疗齿科医生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博士 。 )

乳牙是宝宝的第一副牙齿 。 民健康的乳牙是宝宝咀嚼功能、颌骨发育、语言发音的良好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恒牙正常萌出 。 那么如何保护好宝宝的乳牙呢?乳牙出现哪些问题需要引起警惕?关于乳牙的认识又存在哪些误区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出诊时家长们最常问的乳牙问题 。


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 http:// //

乳牙迟萌

妈妈提问:周围同龄的小宝宝都长牙了 , 我家宝宝迟迟不长牙是什么原因呢?宝宝长牙有个体差异 , 但是多大不长牙就算迟呢?什么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去医院检查?

婴儿出生后一年之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于正常现象 , 如果 1 周岁后仍未萌出可诊断为乳牙迟萌 。 但实际在临床上 , 绝大多数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时间在 4~15 个月 , 所以在此时间范围内可以暂时进行观察 。 如果在 16 月龄还未萌出则要引起警惕 。 美国牙科协会建议第一颗牙齿在 18 个月内仍未萌出 , 需要去看牙医进行评估 , 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 。

引起乳牙迟萌的因素有哪些呢?

遗传因素:基因、种族和性别的差异会影响乳牙的萌出时间 。 比如女孩萌牙一般早于男孩;黑人一般早于白人等 。

和全身营养状况相关:比如早产和出生时低体重儿乳牙初萌时间较足月儿明显延迟;儿童体格发育水平指标 , 如身长、体重等 , 与牙齿的成熟和萌出具有一致性 。

受系统性疾病的影响:内分泌腺相关疾病 ,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 , 会影响牙齿发育导致迟萌;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也是导致乳牙迟萌的原因之一;遗传疾病 , 如良性脆骨症、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 , 也常常导致乳牙迟萌 。

全身性疾病:HIV 感染、贫血、肾衰竭等全身疾病也与乳牙迟萌有关 。


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 http:// //

乳牙蛀牙

妈妈提问:乳牙出现蛀牙需要补吗?乳牙反正会换掉 , 可不可以等着换牙?

乳牙蛀牙不光要补 , 还应该尽早补 。 龋齿 , 俗称“蛀牙” , 早期比较浅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 这时只需要简单而且疼痛感较低的填充治疗(俗称“补牙”)就能控制住 。 如果不管它 , 它一般不会自行静止或者消失 , 而是进一步破坏牙齿组织形成更深更大的龋洞 。 一旦龋洞破坏到牙髓腔 , 引起牙髓组织感染 , 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 这时宝宝会出现剧烈的牙齿疼痛 , 面部肿胀 , 无法正常进食和睡眠 , 进而影响营养摄取和生长发育 。 严重的乳牙根尖周炎还会导致根尖周围骨质破坏 , 甚至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和矿化 , 导致恒牙发育缺陷 。 乳牙从萌出到替换一般要经历 6~10 年的时间 , 而乳牙龋洞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 一般在 1 年之内就可能破坏到神经 , 所以任其发展等着换牙是行不通的 。 乳牙蛀牙需要尽早处理并且定期检查 。


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 http:// //

色素沉着

妈妈提问:宝宝的乳牙变黑了 , 是什么原因?一张嘴一口小黑牙 , 既不美观 , 而且还让人担心小黑牙会发展为蛀牙 , 这可怎么办?

牙面色素沉着是一种外源性着色 , 一般是由食物、药物当中的色素沉积在牙齿表面所形成的 , 这种着色会影响到牙齿的美观 , 但对功能影响不大 。 儿童牙面色素沉着往往呈黑色的点状、条带状或斑块状 , 覆盖在牙面尤其是靠近牙龈边缘的地方 。 国内相关研究显示 , 儿童牙面色素沉着发生率为 8.4%~17.6% 。 关于色素沉着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 国外有学者报道色素沉着可能与个体口内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色素沉着与孕期和儿童早期规律摄入富含铁离子的食物促进口内产色素菌群生长有关;此外 , 色素沉着还可能与宝宝吃含色素食物或饮料的频率以及抗生素使用频率有关 。

由于色素沉着不会对牙齿功能造成影响 , 所以少量色素一般不需要处理 , 家长注意宝宝牙齿的日常清洁即可;如果色素较多 , 影响美观 , 也可以到牙医处进行色素去除和牙面抛光 。


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聊一聊关于乳牙的热点疑问 //---- http:// //

给宝宝的定期牙齿检查的建议

根据美国牙科学会(ADA) 和美国儿童牙科协会(AAPD) 建议: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 6 个月内 , 且不晚于 1 岁前 , 父母应该带宝宝去做第一次口腔检查 , 以评估幼儿患龋风险和对父母进行口腔健康指导 。 检查的时间间隔要根据宝宝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 6 个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和涂氟;如果医生判断宝宝患龋风险较高 , 比如口腔清洁情况较差 , 有夜奶奶睡、甜食频率高等习惯 , 会酌情缩短复诊间隔时间并进行密切观察 。

*本文系《时尚育儿》杂志约稿原创 , 未经授权 , 禁止转载 *妈妈圈微报——《时尚育儿》杂志旗下母婴app , 最懂你的育儿灵感探索平台 , 为孕、0~6岁孩子的妈妈们随时随地提供试用、抢购、资讯平台 , 让新手妈妈的育儿生活有滋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