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做错三件事,孩子晚上容易睡不着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白天做错三件事 , 孩子晚上容易睡不着

孩子睡眠问题 , 最令爸妈困扰的就是:

1. 在床上躺了好久都没睡着睡(一般合理的入睡时间为30~60分钟)

2. 拒绝上床睡觉 , 总是有好多的"等一下......"

有多少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呢?根据 Mindell et al 在2006年的研究 , 美国大约有20~30%的儿童有这样的睡眠困扰 , 而 Gregory et al (2006年)认为学龄儿童的比例会更高 。 孩子睡不饱 , 隔天早上又没精神 , 闹起床气 , 这样的恶性循环 , 该如何解决?到底该怎么做 , 孩子才能好好睡觉呢?


白天做错三件事,孩子晚上容易睡不着

----白天做错三件事 , 孩子晚上容易睡不着 //---- http:// //

首先要了解孩子睡眠问题的原因:

1. 儿童行为性失眠 :总是要仰赖某种睡眠仪式刺激才能入睡、没有规律的就寝时间 。

2. 有不安全感 , 分离焦虑或噩梦:睡觉就代表要和大人分开 , 而不愿睡 。

3. 过度疲累或睡前做错活动:这都会让孩子的神经系统过度刺激而不易入睡

4. 白天过度兴奋或有较大的情绪压力

5. 错误饮食

6. 过多的3C产品导致生理时钟混乱

7. 过敏:过敏的儿童容易伴随有失眠的问题 。

虽然原因很多 , 但其实只要做对三件事 , 就能改善孩子的睡眠 。


白天做错三件事,孩子晚上容易睡不着

----白天做错三件事 , 孩子晚上容易睡不着 //---- http:// //

爸妈做对三件事 , 孩子的睡眠会更好

一、睡前要"吃"对--白天吃高蛋白 , 晚上吃碳水化合物

睡觉要睡的好 , 褪黑激素扮演重要角色 , 而色胺酸是褪黑激素的原料 。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时会释放出胰岛素 , 胰岛素能帮助色胺酸进入大脑 , 相反的蛋白质却会阻止色胺酸进入大脑 , 因此睡前四小时吃进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睡眠 , 而白天摄取足够蛋白质 , 能维持身体机能 , 许多荷尔蒙分泌也需要蛋白质 , 因此有助睡眠品质提升 。

二、睡前要"看"对--偏蓝光抑制睡意

光的颜色和光的强度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睡意 。 一般灯管包装上大多会标注色温 , 就是用来表示光的颜色 。 其中 , 5000K左右为白光;3000K~4000K的颜色偏黄;6500K的颜色偏蓝 。 根据过去的研究发现 , 3000K的低色温光比较不会抑制我们的睡意 , 但相反地 , 暴露于高色温 , 特别是6500K的光源 , 则容易抑制体内的褪黑激素分泌而降低睡意 , 甚至缩短了前半夜重要的深睡期 。

所以睡前让孩子使用3C及接触电视(偏属蓝光) , 都可能抑制体内的褪黑激素分泌 , 同时也会让大脑处于亢奋状态而更难以入睡 。 所以 , 睡前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到任何的3C产品;陪睡的家长 , 躺在旁边滑手机 , 一样也会干扰孩子的睡眠 , 所以 , 睡前一定要选对活动!

增加孩子睡意的活动 , 带着孩子睡前玩视知觉游戏


白天做错三件事,孩子晚上容易睡不着

----白天做错三件事 , 孩子晚上容易睡不着 //---- http:// //

三、睡前要"玩"对--白天重"前庭" , 晚上重"本体"

很多爸妈以为 , 要让孩子好睡 , 就是要白天累一点 , 白天操不够 , 晚上继续操 , 殊不知当活动量超载 , 反而会让孩子更兴奋、更醒脑 , 也就是所谓的「玩太疯」 , 过累会让孩子神经刺激过度 , 压力贺尔蒙上升 , 睡眠品质更不好 。

我建议白天不论活动量如何 , 睡前都一定要做对活动 , 出力(本体觉)、触觉类的游戏(感觉统合)活动才能有效稳定大脑神经 , 不仅可以让孩子从游戏中释放压力 , 更有助于睡眠 。 黏土其实是很好的睡前活动 , 不仅不会刺激孩子的前庭系统 , 还能调节孩子的触觉及本体觉 , 稳定情绪及专注力系统 , 增加孩子睡意及入睡后的睡眠品质 。

另外睡前也要听对!

为什么睡前要陪孩子说故事呢?原因在于 , 做家事庸庸碌碌忙了一整天 , 终于有一个时间可以专心陪伴孩子 , 透过睡前共读 , 一起读绘本、说故事 , 可建立亲子间的依附关係及亲密感 。 依附关係越好的孩子 , 越有安全感及帮助情绪稳定 , 孩子就会睡得更好 。

最后请爸爸妈妈记得 , 孩子不睡觉 , 千万别动怒 , 因为不论是棍子或大骂 , 都只会提高孩子的警醒程度 , 让瞌睡虫跑光光 , 而且带着不好的心情及记忆入睡 , 孩子容易做恶梦、夜惊 , 做足以上三件事 , 让孩子情绪稳定、睡得更好!最重要的是 , 固定的就寝时间才是培养良好睡眠的不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