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学家,我来教揍娃|科学打娃第二季

我的上一篇推送《北大心理学家 , 也有搞不定的熊孩子》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 有人问我科学家打娃是咋个打法 , 有人担心打会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 还有人说发展心理学家怎么也打孩子呀……

这个么…读书人的事 , 能算打么?应该叫“强化与惩罚”!


我是科学家,我来教揍娃|科学打娃第二季

----我是科学家 , 我来教揍娃|科学打娃第二季//---- http:// //

因此为了解答大家的种种疑问 ,

我决定再加送一篇我的独门秘籍——

究竟该怎么打孩子才科学 。

首先 , 为了怕给孩子造成真的肉体伤害 , 我建议打孩子只打屁股或手心 , 不用工具 , 不要太使劲儿 , 这样不会受伤 。

或者 , 不赞成体罚的家长也可以将“打”替换成别的惩罚方式 , 比如罚站(正惩罚)、扣掉零食、扣掉娱乐时间(负惩罚) , 只要能起到“强化与惩罚”的作用就行 。

有人问 , 不使劲儿那还叫打吗?其实 , 一方面 , 打孩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疼或受伤 , 而是为了心理震慑;另一方面 , 即便不疼 , 孩子明白这是惩罚之后就会有所忌惮 。 我的孩子就曾经悄悄对我说:“爸爸 , 其实你打屁股一点都不疼 , 但我怕你打 。 ”

ps:我们父子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我是科学家,我来教揍娃|科学打娃第二季

----我是科学家 , 我来教揍娃|科学打娃第二季//---- http:// //

打是建立规则 , 不是发泄情绪

在开打之前 , 我们要明白一点——打 , 是为了规则的建立 , 而不是为了父母自己坏情绪的发泄 。 虽然打孩子是个力气活儿 , 但“怎么打”却是需要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