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自然教育」是早教基础课?自然早一步,宝宝更强健

当问孩子苹果是哪里来的时候 ,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苹果是买来的」;想要带宝宝去郊游时 , 他却满脸不情愿地撅起嘴摇摇头;甚至才两三岁的宝宝 , 已经学会熟练地摆弄手机、iPad , 眼睛被电子屏幕持久地吸引着……经历着上述种种情景 , 你本能地察觉有些不对劲 , 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殊不知这已然成为一个愈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

《林间最后的小孩》的作者理查德·罗夫 (Richard Louv)认为 , 我们的宝宝是“第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和自然进行有意义接触的人” , 并将因与自然割裂而表现出的自制力差、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等症状命名为“自然缺失症”[1] 。

很多妈妈往往不以为然 , 在她们看来 , 自己已经准备了科目齐全的早教计划 , 对宝宝的未来发展早已成竹在胸 。 诚然 , 传统早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宝宝心智发育 , 但却也并非尽善尽美 。 而亲近自然 , 恰好是大多数妈妈们早教计划中缺失的重要一环 。

诺优能与知名育儿网站进行的调查显示 , 60%的父母一个月以上没有带宝宝去过大自然环境 , 70%的宝宝从未在自然里认知动植物 。 而大量的研究直接或间接地表明 , 长期缺乏户外活动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 会增加肥胖、哮喘、注意力障碍(如多动症)、近视眼和维他命D缺乏的风险 , 并更容易导致社交和情感障碍(如低自尊)[2-6] 。

那究竟大自然对低龄宝宝身心发育有什么好处?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 , 在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盛大召开之际 , 诺优能联合红树林基金会和育儿网 , 召集多方营养专家、教育专家和知乎优秀回答者 , 共同深入探讨自然和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